分布式光伏補貼下調,靴子終于落地。光伏發電補貼退坡持續,分布式光伏項目補貼首次被調降。 近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降低2018年光伏發電價格。 “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普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首次下調。對于2018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
而對于個人而言,有觀點認為這個政策可能會影響一些民眾的積極性。正如一位有意向安裝光伏的村民向記者說道的這樣,“原打算明年裝光伏,看到這個政策,不打算裝了,光伏板價格太高,裝了啥時候可以回本?”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民眾不會因為下調5分錢而不裝光伏。”林伯強說道,對于民眾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是有沒有物理空間。而且,目前國內的光伏基本不是普通民眾做,而是工業園、企業在做,目前的成本足夠了。
“對于民眾而言,今年不裝,那明年可能會繼續下調,那可能會盡快裝,因為國家平價上網的長遠目標擺在這里,早一點裝可能會早一些拿到較高的補貼。”莊英宏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扶貧項目并不在電價、補貼下調的范圍內。
《通知》指出,為積極支持光伏扶貧,保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0.5兆瓦及以下)標桿電價、戶用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度電補貼標準不降低。即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和0.85元(2017年標準),戶用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度電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未來有可能會繼續保持補貼不下調的狀態,一方面項目數量較少,另一方面主要為了扶貧,而不是市場。”林伯強認為,光伏扶貧項目是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在現實中的落地,而且取得了較好效果。
莊英宏表示,分布式項目和光伏扶貧項目將是公司未來關注和發展的重點。
轉變補貼方式和方向
我國分布式光伏發展迅猛。2017年成為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元年,2017年1-9月,全國分布式光伏裝機150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300%。光伏新增裝機的結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分布式光伏在新增裝機里占比接近40%,對比2016年同期,分布式光伏在新增裝機的比重僅有10%。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最大的國家。但是與此同時,也滋生了一些問題。林伯強說道,本來在行業最初階段,通過補貼驅動行業發展是正常的,然而,企業看重補貼,有地方政策扶持,紛紛涌入光伏行業,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走量不走質、缺乏技術創新、騙補等問題比較明顯。
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中國市場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4530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量的50%,排名全球第一。那么,解決因為補貼帶來的負面問題刻不容緩。
另外,韓曉平認為,光伏發電行業作為新能源行業的分支,擺脫對補貼的依賴性是大勢所趨,區別只在于時間的不同。
林伯強說道,從各方面來看,我國光伏產業補貼下調的條件基本成熟,平價上網目標亟須從用電側進行突破。以此為基礎,這也是政府在從頂層設計層面倒逼整個行業提質增效。
這個說法得到了莊英宏的佐證,目前企業確實在不斷改進和創新技術,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實現降本,增加利潤,一直在為實現未來平價上網而做工作。
此前,亞洲光伏產業協會副主席李海德曾表示,短期內補貼有著很好的激勵作用,隨著規模效應導致成本不斷降低,補貼要逐步退坡是必要的。至于光伏企業的未來,他認為“后補貼時代”,企業必須依靠技術進步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競爭力。
林伯強表示認同,新能源行業不是不需要補貼,而是需要轉變補貼的方向和方式。
需要提到的是,以往熱鬧非凡的“6·30”搶裝潮以后不會再出現了。受訪人士均認為,這個搶裝潮危害極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安裝了卻發不了電,那無異于浪費資源,對政府、開發商和民眾都是一種負擔。
“通過降低補貼,淘汰一批走量不走質的企業。”林伯強認為,補貼降低乃至取消后,光伏競爭將進入到更專業的技術競爭、資金競爭、解決方案專業性的競爭。屆時,技術落后、資金缺乏、依賴補貼的企業將面臨淘汰。
作者:趙碧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