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為全面貫徹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國務院關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國函〔2018〕1號)精神,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發改地區〔2018〕67號)要求,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形勢環境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我省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戰略部署,既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責任,更是重大挑戰。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省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施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奮力開創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第一節基礎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探索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一)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全省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13年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2017年達到72678.2億元,居全國第3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8千美元提高到1萬美元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98.5億元,年均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5423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49億元,分別居全國第1位、第2位。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和“兩區一圈一帶”戰略深入實施。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雄厚的綜合實力為動能轉換提供了充足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
(二)傳統動能改造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7∶45.3∶48.0,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6.4%。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3萬億元,居全國第2位,其中輕工、紡織服裝、機械、化工、冶金、建材、醫藥等7大支柱行業占比約80%。傳統產業與信息、智能技術加快融合,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6萬億元以上,居全國首位,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過1000億元的產業集群超過10個。鋼鐵、煤炭、電解鋁、輪胎、水泥等行業落后低效產能加速退出,為先進產能騰出廣闊空間。
(三)新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6%。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等產業快速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2%。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個性化定制、云智造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信息、金融、科研和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快遞服務增勢強勁,為加快培育新經濟、促進人民群眾消費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四)創新創業迸發新活力。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5%。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5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5%左右。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數量均列全國第一。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試點)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量子通信、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高速動車等一批高端科技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專業化、技能型、多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500萬人。
(五)改革開放增創新優勢。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13年以來,累計削減省級行政審批事項641項,省市縣三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全省市場主體達到806.8萬戶,位居全國第二。國企、農村、金融、醫療、教育、信用體系等重點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更加完善,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一批高層次開放平臺率先建設,魯港、魯臺交流合作成果豐碩。進出口總額17823.9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210.6億元。優勢產能走出去步伐加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際投資100.6億元。
(六)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主體功能區格局進一步優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實施,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41.8%、33.8%、66.2%、22.9%。水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省控重點河流主要水質指標COD和氮氧化物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9.0%和36.5%。土壤和固廢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率達86.1%。人居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生態、美麗山東新形象初步顯現。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省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質量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艱巨,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約70%,多數產業處于價值鏈中低端,轉型升級壓力大,傳統動能主體地位尚未根本改變。新經濟規模偏小,新興產業占比低,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實力整體偏弱,新業態、新模式處于起步或跟跑階段,新動能對經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研發創新投入不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僅占7%,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消耗總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位居全國前列,資源環境承載力接近上限。重點領域改革難度加大,國有經濟戰略布局亟待優化調整,民營企業活力不足,資本等要素市場發育仍不充分,市場配置資源能力和政府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勢挖掘不夠,國際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全面開放的廣度深度有待進一步拓展。這些是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著力突破的關鍵問題,迫切需要創新思路加快解決。
第二節機遇挑戰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持續發生深刻變化,我省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必須深刻把握戰略機遇的豐富內涵,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困難挑戰,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贏得先機和主動。
從國際看,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的關鍵。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進入長周期深度調整階段,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集中顯現,潛在增長率持續下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曲折,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同時,創新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集聚迸發,特別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廣泛滲透到各領域,正在引發國際產業分工深刻變化,重塑世界經濟格局。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調整發展戰略,超前部署面向未來的創新行動,積極搶占發展制高點。
從國內看,新舊動能轉換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
作者: 來源:山東人民政府網
責任編輯:zhang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