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省靈璧縣葉廟村的光伏農場,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道路一側是成群的白鵝,另一側是長勢旺盛的茄子、黃瓜、西紅柿,抬頭可見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該光伏農場是中利集團于2016年11月率先開工建設的“產業包縣脫貧”貧困村光伏農場,如今早已竣工并網發電。此項目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肯定,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安徽靈璧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總人口126.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7.5萬人。2016年全縣共有 73個國家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數量22955戶,戶年均收入2700元。中利集團與靈璧縣簽訂了包縣脫貧協議,為靈璧全縣所有貧困村每村建一個占地12畝左右的光伏農場。中利“貧困村光伏農場”通過“智能光伏+特色農業+農民就業”的疊加收益,讓貧困人口實現穩定的產業脫貧,給葉廟村帶來了喜人的變化:村里的廢水塘和山荒地變成了光伏農場,貧困戶既能搞種養,又能得到發電分紅,還能就近就業。
中利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企業500強、國內A股上市公司和江蘇省民營企業納稅大戶。中利集團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不斷在光伏產業精準扶貧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推出了創新三代農業光伏精準扶貧項目,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農業”創新項目
2015年,中利集團創新推出的“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主要以集中式扶貧電站為主。不同于普通的地面扶貧電站,中利的“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將光伏支架樁距跨度擴寬到10米,組件高度抬高到4米以上,實現了大型機械化耕種。光伏組件單板安裝、傾斜度等技術,滿足了農作物太陽光照達到70%以上。
在農民增收方面,中利的“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創新了商業光伏電站扶貧模式。一般商業電站都是農民每年收取土地租金,而中利集團同樣每年支付農民土地租金,還會將農業光伏下面的土地免費返回給村里,同時中利集團光伏農業研究院還會幫助農民共同發展種植、養殖業,為他們提供農業技術支撐。另外,項目為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讓農民獲得了“土地租金+高效農業+提供就業”疊加收益。該項目獲得了20多項發明專利,榮獲2016年“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獎。
3年來,中利集團在江蘇、山東、青海、寧夏等地共建設了370MW農業光伏示范基地,實現了平均每畝4000多元的特色農業收益,每年為光伏農場增加特色農業收益5000多萬元,幫助了20多個貧困村1.3萬多戶貧困家庭脫貧。
光伏農場——小麥收割
光伏農場——水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