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新能源公司領導看望張桂花 協鑫供圖
山東省鄆城鑫華40MW光伏扶貧電站,張桂花在光伏大棚里勞動 協鑫供圖
曬著太陽“張桂花”們圓了脫貧夢
春節前,位于山東省菏澤市的協鑫新能源鄆城鑫華4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收到一面鮮紅的錦旗,上面書寫著“社會責任強、精準扶貧棒”的金色大字。這是當地貧困戶張桂花老人特意送來的。年逾古稀的桂花老人兩鬢斑白,那一天她特意穿上新買的流行款黃色格子毛呢大衣,梳洗打扮一新,喊上鄉親們一起來給電站工作人員送錦旗、道謝、拜年。
“你們來了之后,不知道給俺家帶來多少好處,俺當了一輩子農民,從沒想到還能領到工資。冬天怕俺凍著餓著,還送棉被、送米、送油……”張桂花緊緊地握著電站工作人員的手,淳樸的語言說不盡內心的感慨和激動。
以前張桂花家里因病致貧,如今鄆城鑫華光伏電站租賃了她家6畝土地,每年每畝地租金1200元。從2017年夏天開始,她在電站從事除草等較輕松的農活,到年底一算竟然還拿到了四、五千元的工資。再加上扶貧款各種補貼,算下來,老人一年收入過萬。
受益于光伏電站扶持的當地貧困戶遠不止張桂花一人。如今該項目每年可扶持貧困戶約1600戶,每戶可獲得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貧政策收入,幫助侯咽集鎮近40%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脫貧。鄉親們深切體會到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帶來的實惠和改變。
鄆城鑫華光伏扶貧電站在2017年3月份并網發電,位于鄆城縣侯咽集鎮,是我國太陽能資源三類“較豐富帶”,全年日照時間2600小時左右。該電站是山東省第一批國家級扶貧項目,在建設之初就設計為農光互補模式。農業大棚頂上安裝了光伏板,大棚內全部進行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實現棚頂發電、棚下種植的農光互補雙層效益。在露天種植區,還種植了地參、菊花等中藥材。如今,這里已建成了173座光伏大棚,初步形成了“光伏+農業+扶貧”示范基地的規模。
“光伏電站扶貧是一項深入民心的民生工程,協鑫新能源將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把相關項目做成精品工程。”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徐陽說。
2016年10月17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兩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下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在入圍的70多家新能源企業中,協鑫新能源以250兆瓦的容量居于首位。至2017年6月30日 ,協鑫新能源在如期建成上述國家級光伏扶貧電站的基礎上,還建成了548兆瓦省級光伏扶貧電站,以798兆瓦的容量撥得全國“已建光伏扶貧電站”的頭籌。此外,公司手中還持有492兆瓦待建光伏扶貧電站指標,將按期于2018年6月30前并網。屆時,公司將以1290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總量,進一步鞏固“行業第一”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