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伏扶貧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開創出“隆基模式”,以“領跑者”的標準做好扶貧,以探索的觸角構建商業模式。如今貧困村頭頂著“國內領先的光伏電站”踏實耕作、樂享一方。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表示,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來做光伏扶貧,如果再加上更先進的追蹤技術,整個系統甚至可以達到增加40%~50%的發電量,給農戶的扶貧收益甚至可能從3000元變成4500元,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高效系統和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并不會增加系統的成本或者導致產品造假。施新春介紹說:“當先進的技術逐漸得到應用,將會更快的進入量化、量產的階段,從而達到越高效越精進,最終實現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
目前,隆基股份在所有光伏扶貧項目中,均采用了隆基樂葉光伏高效單晶硅光伏組件,具有高轉化率、高穩定性、低衰減等明顯優勢,發電量明顯提高,令農戶直接獲益。
由西安隆基清潔能源有限公司開發的海南省白沙隆基20兆瓦生態農業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中,項目組件全部采用隆基樂葉光伏高效單晶硅光伏組件,項目裝機20兆瓦,運行期年平均發電量均達到2303.58萬千瓦時。在陜西省黃龍隆扶30兆瓦生態農業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中,同樣全部采用隆基樂葉光伏高效單晶硅光伏組件。采用高效與創新設計理念,既不改變土地性質,又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并網后每年上網電量約為3769.23萬千瓦時,每年從電站發電收益中提取300萬元做扶貧資金,覆蓋全縣貧困戶1000戶,每個貧困戶獲得3000元扶貧資金,持續獲益20年,達到最終脫貧目的。
一個個扶貧工程既給農戶帶來實惠,也為光伏產業新技術的應運而生提供土壤。
模式創新多點多樣
今年兩會上,有代表指出,新能源發開特性符合普惠制的屬性。在光伏電站,特別是光伏扶貧項目開發中,商業模式的探索有了新收獲。
在部分地區,建設光伏電站的投入對于扶貧資金有限、貧困戶有心無力的情況不在少數。形成以村民為集體股東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募集建設資金,村民入股采取自愿制原則。
陳航說:“要強調的是,在電站后期運營中,必須以收益首先保證貧困戶需求為原則,多余收益再按照村民入股比例分紅。
這樣既滿足了扶貧項目的建設初衷,又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南屋村光伏電站建成后采取 “集體+公司+農戶”模式運營,并成立了由村集體控股的南屋村創富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在扶貧帶動增收的同時有效帶動群眾65戶,其中貧困戶23戶。該模式不僅有效的解決了扶貧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還發展了村級企業,帶動了整體參與項目村民的收入,后期電站的運維還帶動村民就業問題,可謂是多方獲益的好模式。
除了南屋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運營外,還有中央、地方財政出資模式即扶貧資金+地方財政配套(全資模式),企業負責組織實施、運營服務,電網公司按照結算周期結算上網電費,收益全部貧困戶所有。其二,中央、地方、企業投資模式,即扶貧資金+企業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合資模式),政府和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將每年的發電收益用來解決當地貧困人口的收入問題。其三、中央、地方、農戶貸款即扶貧資金+農戶貸款(貸款模式),政府出資一部,余下部分資金則由貧困戶向銀行貸款,并享受貸款貼息政策,后期用發電收益來分期還款。
下一步,南屋村的成功實踐,該模式將陸續推向全縣……據了解,陜西永壽縣今年擬在87個貧困村建設62個光伏電站,電站容量達到16023千瓦,帶動貧困戶2289戶,積極推動實現“一次輸血”向“長效造血”的轉變。
作者: 趙汀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責任編輯:huxin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