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網:展望2018年,由于指標管理政策的嚴格,已建成但無法獲取指標的項目可能不再出現,因此我們認為需求端普通指標項目(普通集中式、集中式扶貧、地面分布式)會有所下降大約18GW;領跑者基地規模會進一步擴大,預計在6-8GW左右;分布式電站會延續高增長,預計有23-25GW;光伏扶貧力度將進一步增強,預計有4GW,示范
5、潛在因素五:行業門檻進一步提高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披露,為推動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正式發布。《條件》在生產規模、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環境保護、質量管理等方面,對光伏制造企業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條件》明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現有光伏制造企業及項目產品則應滿足一系列技術指標要求,其中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8%和19.5%;硅基、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及其他薄膜電池組件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8%、13%、12%、10%。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的技術指標要求則更高: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9%和21%;硅基、CIGS、CdTe及其他薄膜電池組件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2%、14%、14%、12%。
《條件》還明確,現有光伏制造企業及項目未滿足規范條件要求的,根據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方式,盡快達到本規范條件的要求。
本次《條件》對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此前執行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有較大改變。主要表現在:(1)個別不得建設光伏制造項目的區域條件放寬,;(2)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提高;(3)申報符合規范名單時上一年實際產量要求提高;(4)電池和組件光電轉化率、逆變器中國加權效率要求提高;(5)組件衰減率要求提高;(6)現有多晶硅項目電耗、電池項目電耗和水耗要求提高;(7)環境保護要求提高。
可以看到本次《條件》提高了行業門檻,對現有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加速產能的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整體市場競爭格局將會好轉,龍頭議價能力將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