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模式不斷成熟,政府應聚焦于市場規則完善和實施,由市場發揮資源配置能力:一是完善評分指標體系,提高技術分比重,科學確定中標價格,避免出現“低價中標”現象,壓縮技術創新空間;二是大力應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完善技術支撐體系,推進監測平臺應用,在基地競選、后期監測中通過“數據證明領跑”;三是建立激勵獎懲機制,對實施效果好的基地所屬政府進行鼓勵獎 勵,對建設運行中失信企業和地方政府依法依規予以懲戒,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中國電力報:根據《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光伏要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您認為通過啟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和實證平臺建設工作,會使光伏平價上網目標提前實現嗎?
閆湖:目前我國光伏的用戶側、發電側平價上網進程正在迅速加快。在用電側,2018年光伏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含稅)。按照全國居民生活用電電價大約0.5元/千瓦時,工商業用電電價0.8元/千瓦時,則光伏在工商業用戶側已經實現了平價上網,Ⅰ類資源區的居民生活用電側也接近實現平價上網。在發電側,根據第三期光伏領跑者基地報價,以白城為例,5個項目中有4個報出0.39元/千瓦時,僅比白城0.3731元/千瓦時的標桿燃煤上網電價高0.0169元/千瓦時,可見發電側平價上網也近在咫尺。
根據《意見》,國家能源局在2018年啟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和實證平臺建設工作,可以看出,隨著光伏的系統成本不斷下降,政策正積極降低非系統成本,示范和實證平臺將全面驗證技術和非技術成本,相當于“臨門一腳”,對推進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電力報:眾所周知,近年來,光伏扶貧已成為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根據《意見》,今年內計劃下達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規模約1500萬千瓦,惠及約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后,您覺得光伏扶貧要想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還有哪些發展瓶頸待破除?
閆湖:光伏扶貧具有見效快、穩定性高、貧困戶投入少等特點,是十大扶貧工程之一,但在不斷推進過程中暴露出種種問題,亟需破解一些瓶頸:一是光伏電站質量有待提升。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光伏設備品牌多,質量參差不齊,村級電站建成后移交給村集體,投資建設主體和產權主體不一致,易出現設備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現象,影響了電站收益。未來應從源頭上把控電站質量,嚴格光伏扶貧項目檢測和驗收工作。
二是重視后期運維,加強運維智能化水平。運維是確保光伏扶貧項目“善始善終”的關鍵。目前一些光伏扶貧項目還存在“重前端建設,輕后期運維”的問題。建設一體化智能管理和可視化服務平臺,一方面能提高光伏電站的運行監測水平,實現全過程監管,有利于電站長期穩定運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村民的獲得感。
三是細化收益分配方式,豐富收益渠道。村級電站和集中式電站按照貧困戶每年收益不低于3000元的標準分配,未考慮每戶人口差異,人均收益懸殊。此外,目前扶貧收益主要靠電量收入,未來應積極探索光伏與農村產業相結合模式,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一批太陽能光伏養殖場、光伏農業等項目,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建立收益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