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缺地配套滯后
光伏電站屬性決定著初始投資較高,以當前光伏扶貧普遍采用的戶用和村級電站兩種模式為例,鐘寶申介紹,若以每瓦6-8元計算,“十三五”期間要建成15吉瓦的扶貧光伏電站,總資金需求為900億至1200億元。
面對如此資金需求,光伏扶貧項目初始資金籌措顯然存在不小的壓力。
鐘寶申說,一方面,由于貧困戶、貧困村自籌資金能力有限,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不足,無法滿足電站投資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激勵和利益分配機制,社會資本缺乏參與光伏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未能成為主要資金來源。
前述光伏業內人士說,雖然當前貸款已經成為解決光伏扶貧項目初始投入的主要途徑,但面臨門檻高、額度小、審批慢、通過率低等問題。
在資金制約的同時,建設場地、電網條件等客觀因素也在阻礙光伏扶貧項目落地。
光伏行業專家告訴記者,由于光伏電站對日照及電網設施有較高要求,因此扶貧光伏電站建設場地與農林用地沖突。以100千瓦村級扶貧光伏電站為例,約需要15畝成片土地,政策規定光伏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林地、宜林地,光伏與農業、林業融合發展缺乏政策引導,扶貧光伏電站難以獲取建設場地。
在部分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提升進程和電網企業配套滯后,農村電網線路質量差、電壓等級低、停電多有發生,光伏電站并網時對電壓等參數影響較大,難以滿足并入電網的要求。
此外,部分地區光伏扶貧項目管理程序復雜,拖累實施進度。以山西忻州為例,戶用分布式光伏名為備案,實際仍被需要在市級發改委蓋章審批,電網則要求必須憑備案蓋章回函辦理并網,手續辦理長達一個月以上,落造成部分電站建成不能及時并入電網而閑置浪費。
運維粗放補貼拖欠
即便歷經重重挑戰落地,光伏電站運維期間的一些問題,也影響了扶貧效果。
光伏技術專家介紹,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后需要定期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對光伏組件表面灰塵進行清潔,才能確保其處于最佳發電工況。而在實踐中,扶貧光伏電站重建設輕運維情況較為突出。
一些貧困戶由于缺乏光伏電站運行維護相關知識、技能和能力,難以及時對光伏電站進行維護。再加上扶貧光伏電站建設分散,專業化的運維團隊無法開展規;\維,部分扶貧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后就處于無人監管狀態,導致光伏電站發電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停機。
3月15日,保定英利分布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家用光伏行業問題警示報告》顯示,在該公司在2017年-2018年組織的兩次全國大規模巡檢中發現,運維缺失導致光伏電站發電效率下降的問題普遍存在,山東某戶用電站停運38天無人察覺,嚴重影響了電站的發電量。
此外,光伏行業普遍存在的補貼拖欠問題在扶貧光伏電站同樣開始顯現。
山東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家對記者表示,雖然戶用扶貧光伏電站補貼部分由電網進行墊付基本實現按時撥付,但地面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補貼拖欠比較嚴重。為了實現扶貧的承諾,只能優先保障扶貧資金撥付,造成現金流緊張,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