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光伏+”新模式
除了進一步規范設備質量及建設工程,資金缺乏、電網配套滯后等同樣亟待解決。
彭澎建議政府在扶貧資金方面予以傾斜,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模式,以光伏電站資產及收益作為抵押條件發放貸款;政府采取貼息等方式調動金融企業參與積極性。
在落地選址方面,業內專家認為,應因地制宜推動扶貧光伏電站選址,適度放寬扶貧光伏電站用地門檻。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柏興認為,可以積極探索“光伏+”新模式,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采用產業融合、立體發展的方式,解決電站用地問題。
陳康平說,政府可結合貧困戶整體搬遷項目,對集中安置的新建農居統一配套規劃建設屋頂光伏扶貧電站。電網企業應當調整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計劃,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早建設、早投運、早見效。
對于扶貧光伏電站最為棘手的運維問題。鐘寶申認為,完善扶貧光伏電站售后服務和運維體系,首先要明確運維責任主體,完善運維體系。
在他看來,扶貧光伏電站建設時就要明確設備生產企業、建設企業、電網企業及所有者分別承擔的運維責任和違約后果。提升電站設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采用物聯網等技術搭建光伏電站遠程集控管理平臺,及時了解設備運行狀況。
與此同時,他告訴記者,還應該鼓勵企業開發更易維護、可自查、可自潔的設備,減少運維頻次。開展用戶培訓,積極向用戶普及運維知識,提高貧困戶自我管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