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和擴張的雙相難題
近年來,全球光伏市場持續增長,加上國家政策持續利好,中國的光伏市場也持續高速成長,高于業內預期。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首次突破100GW(1GW=10億瓦)。中國光伏裝機容量首次突破50GW,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保持全球首位;電池片產量為68GW,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為76GW,同比增長43.3%。
2017年嚴重虧損的易成新能成為光伏行業中的“特例”。2017年光伏裝機容量迅速擴張,帶動中游光伏電池和上游晶體硅生產商,多數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不少中上游企業更是實現翻倍增長。3月29日,隆基股份發布業績預增公告,2017年該公司凈利潤實現35.64億,同比增長130.38%。3月30日,通威股份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20.12億,同比增長近1倍。
除了這些大企業之外,一些小企業也實現了盈利。2月9日,主要從事晶硅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與銷售,以及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建設與經營業務的陽光中科發布2017年度業績報告稱,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501%;凈利潤5900萬元,同比增長102%。
在此背景下,光伏產業鏈正不斷完善,光伏市場也在不斷規范,各大企業在保持業績增長的同時,均在視機會提升技術并擴大產能,以期分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易成新能通過擴大產能,在2018年第一季度交出了預盈利的成績單。
此外,通威、協鑫、中環、隆基等巨頭都在加速擴充產能。通威去年宣布了超300億元的投資計劃。今年1月,隆基公布了三年擴張計劃,在2017年底硅片產能15GW的基礎上,2018年底力爭單晶硅片產能達到28GW,2020年底達到45GW。
企業紛紛擴張的背景下,是行業產能過剩的預警。隆基股份警示稱,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部分原本面臨市場淘汰的中小企業開始恢復生產,從而導致過剩產能淘汰不到位;另一方面,行業內骨干企業憑借規模優勢也紛紛擴大產能,落后產能恢復和新增產能將加劇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光伏行業可能再次面臨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風險。
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表示,光伏產業產能過剩根源上還是與技術創新和產業政策問題有關,創新能力不足是產能過剩的核心問題。他認為,光伏技術的進步比較緩和,不能有效對原有產能形成替代從而淘汰舊產能。
莊英宏還指出,目前光伏行業所面臨的困局,主要是海外光伏市場源源不斷的雙反政策,如美國、印度等。這使得國內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場上難以大施拳腳,但是,困局同樣也是機遇,海外新興市場及“一帶一路”沿線城市逐步進入國內光伏企業的視線,“走出去”戰略有了新的發展。除此之外,產能過剩、價格下降也是重要問題,因此企業開始拓展新技術產能、研發低本高效產品,力爭光伏早日平價上網。
原標題:光伏產業的雙相難題:產能過剩下的“淘汰賽”和市場機遇下的巨頭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