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周(4月9日-15日)最大的熱點事件,首推兩大光伏龍頭企業的擴產公告,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隨后再創新低的光伏領跑者投標電價帶來的沖擊。4月9日晚間,隆基公告稱,公司于 4月3日與云南省麗江市人民政府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將在一期項目基礎上增投30 億元新建年產 6GW單晶硅棒項目。緊隨其后,4月10日晚間,保利
(三)
上周另外一個對行業影響較大的消息,則是國家能源局在4月9日印發的《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光伏扶貧電站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貧,且不得負債建設,企業不得投資入股,光伏扶貧項目優先調度、全額消納。
在補貼缺口日趨擴大和項目指標收緊的背景下,扶貧項目的優先,則預示著其他項目的被“擠出”。光伏發電“被”市場化的日子,或已為時不遠。
但對于業內不少人來說,該管理辦法帶來的沖擊,恐怕更多是對前期一些扶貧項目模式的全面否定。
另一個不好判斷究竟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消息是,上周業內有傳言稱,原本正在緊鑼密鼓修訂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或因一些企業的強烈反對,而延遲出臺。
對于當下的光伏市場而言,這果真是好事嗎?
(四)
上周還有兩個理應引起重視但卻有可能被多數人忽略了的消息。
一是重慶市璧山區政府日前發布紅頭文件稱“警惕利用光伏電站非法集資”,該文件起草單位為重慶市璧山區金融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至少在當下的政府治理語境里,一旦與金融風險關聯起來,這事兒就小不了。
二是某環保組織狀告國網寧夏電力公司未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對其省內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進行全額收購的官司,于4月10日在銀川市中級法院召開了庭前溝通會。
雖因故延期開庭,但該案未來,或有不少看點。
(五)
久未露面的光熱發電,也在上周連爆消息。
一是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編寫發布了一本《中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藍皮書》稱,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可裝機潛力約160億千瓦,目前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品制造產業鏈基本形成。
隨后,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也發表了一份名為《為澳大利亞太陽能熱發電發展鋪平道路》的產業發展報告,稱澳大利亞將在2030年實現至少3GW的太陽能熱發電裝機目標。
最后,我們應該再次向蘋果公司致敬。
該公司日前稱,已在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中100%實現了由清潔能源提供動力。
蘋果公司僅用8年時間,便將可再生能源在業務運營動力中的占比由16%提高到100%,這讓全世界都看到了100%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
作者:秋石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