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方發電上市公司
11地方發電集團上市公司中,9家利潤下降
在eo梳理的11家地方發電集團上市公司中,除甘肅電投和湖北能源,其余9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下跌。
甘肅電投由虧轉盈,凈利潤上升330.6%。甘肅電投的主要業務為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其在業績快報中表示,2016年所屬電站所處河流流域來水偏枯,棄風限電率較高,發電量減少,致2016年度虧損,2017年所屬水電站所處部分河流流域來水情況好于上年,發電量相應同比增加。
湖北能源在其業績快報中稱,凈利潤同比增加的一個原因是發電業務中水電業務、新能源業務和燃機發電業務貢獻利潤同比增幅較大。
京能股份表示,營業收入同比增加主要是原因是售電量同比增加;營業成本大幅度增長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燃料成本增加所致。浙能股份、豫能控股指出,市場煤價維持高位運行,火電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效益下滑。
3. 挑戰與機會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持續推進,電力交易規模將持續擴大,交易電量比重將逐步提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多家企業把電力體制改革列為公司未來面臨的風險之一。各家也為探索、適應電力市場作出計劃。
華能國際:在當前交易電價明顯低于批復電價情況下,給公司平均結算電價帶來較大壓力。將積極參與各地電力市場建設方案、規則的研究和制定,參與各種類型的電力交易,加強發電、售電、供熱業務的協同。
華電國際:計劃電量逐年縮減,市場化交易電力的比重逐步提高,給公司增發電量和提高市場份額帶來不確定性。新建風電、光伏項目的電價政策,電價整體呈走低的趨勢,電力企業盈利能力有降低的風險。發揮規模優勢,加強電量結構優化,狠抓節能減排,提高機組可靠性,深入挖潛壓降成本,實現發電效益最大化。
大唐發電:發用電計劃逐步放開,部分省份大用戶直接交易降價幅度較大且交易規模將繼續擴大,煤電企業效益將進一步被壓縮,企業生產經營繼續面臨嚴峻困難與挑戰。積極爭取一切有效益的替代電量,同步抓好內部優化調度。
浙能電力: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調整上網標桿電價以及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電力直接交易擴大,電力市場競爭加劇,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加大。加強發電、配售電及相關業務領域前沿、關鍵和核心技術的跟蹤、研究、開發和應用。
深圳能源:從長遠看,發電行業將出現盈虧分化、優勝劣汰、兼并重組的局面,發電企業能否在協商電價、市場定價中占據優勢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公司將強化市場化意識,積極參與電能直接交易,延伸企業業務鏈條,實現經營業務的外延式增長。
福能股份:電改政策深入推進,綜合上網電價存在下調風險。公司加強電力和供熱市場營銷,努力提高熱電聯產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度,提高新能源發電業務比重。
贛能股份:地方發電企業長期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缺少集團專業化、集中化等支持,面對重組后的央企,在規模化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特別是在目前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地方發電企業在競爭性電力業務上的談判話語權、議價能力將持續削弱。繼續做優做強發電主業,積極、穩健地進軍新能源產業,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和適度產業多元化。
甘肅電投:電力需求不足會影響發電業績,公司將積極關注國家關于新能源發電行業的最新政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爭發電量,提升營業收入,降低用電增速放緩對公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