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五”期間新能源及電網規劃情況
1、新能源發電規劃
根據寧夏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寧夏科學規劃風電場布局和規模,依據風能資源條件和市場消納能力,有序開發六盤山、月亮山等地區風電資源。預計到2020年,寧夏風電裝機1100萬千瓦。按照集約化、園區化、規模化發展的原則,統籌土地資源和市場消納,重點規劃建設鹽池、海原等10大光伏園區,預計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1000萬千瓦。
2、電網發展規劃情況
“十三五”期間,寧夏電網充分考慮新能源發展需求,加快上海廟直流750千伏接入工程建設,擴大寧夏新能源電力外送規模。一是繼續加快750千伏沙坡頭、杞鄉輸變電工程建設,2017年內投運330千伏永豐、原州等工程,同步加強下級配網及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設。二是加快推進750千伏妙嶺、330千伏宋堡主變擴建等規劃項目前期工作,適時啟動解決新能源輸電斷面受阻線路擴容項目可行性研究,提升電網新能源接納、輸送能力。
(五)新能源并網接入情況
電網企業能夠認真貫徹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積極為新能源項目并網創造條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明確牽頭部門,優化工作流程,壓縮工作周期,為光伏扶貧開辟“綠色通道”,為新能源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提供保障和特色服務。國網寧夏電力公司從并網接入工作源頭開始入手,綜合考慮市場消納及送出問題后及時對發電企業提交的接入系統報告進行審核批復。同時,能夠認真落實國家能源局關于分布式光伏電源接入的相關要求,整合服務資源,精簡并網手續,推廣典型設計,開辟“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促進分布式電源快速發展。
近年來,寧夏新能源并網接入流程逐步規范,與之相關的發電與電網規劃科學有序推進。
二、促進新能源消納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2016年以來,寧夏電網新能源消納形勢逐步嚴峻,為有效緩解棄風、棄光限電問題,我局認真落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出臺的關于促進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與寧夏經信委、電網企業積極探索、多措并舉,積極做好新能源消納各項工作。
(一)優化電網結構,解決網架約束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全力推進區內電網建設,建成330千伏古峰、同利、永豐等輸變電工程以及中民投集中接入站,有效緩解新能源送出受限問題。加強新能源接網工程建設,開工寧東欣潤光伏110千伏送出等5項新能源并網工程,線路長度218公里,總投資1.4億元。
通過將迎香I線迎水橋側變比由1250/1調整至2500/1,提升新能源消納129兆瓦。增加五里坡、侯橋和迎水橋變主變過載聯切裝置,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370兆瓦。將寧東第十六光伏電站由鹽州變改接至中民投變,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200兆瓦。
(二)優化機組開機方式,深挖火電調峰能力。
2017年3月起寧夏電網上旋轉備用容量按照負備用留取,通過減小火電開機,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約50萬千瓦;開展供熱機組調峰能力核查,供熱期內釋放供熱機組調峰能力近100萬千瓦,全部用于新能源消納;嚴格按照“兩個細則”對發電企業進行考核管理,督促發電企業加強機組運行管理,網內機組調峰能力均可達到50%。
(三)優化直流送電曲線,配套送出電源參與區內調峰。
對銀東直流送電曲線進行調整,將降功率時間前移至17:00,使其高峰送電功率與寧夏用電高峰錯開,減小火電開機容量50萬千瓦,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25萬千瓦。在寧夏電網新能源大發,超出電網接納能力時,銀東、靈紹直流配套電源進行功率調整,參與區內調峰,提升寧夏電網新能源接納能力60萬千瓦。
(四)積極開展跨省日前實時交易和富余新能源跨區現貨交易。
充分調用跨省電力支援,在區內消納空間用盡時,開展跨省日前、實時交易和主控區電量置換,實現新能源跨省錯峰消納。2017年1-12月,全年實時雙邊交易售出683筆(含實時雙邊交易售出371筆,與甘肅、陜西、青海主控區電量置換售出312筆),累計增加新能源消納電量6.57億千瓦時,跨區現貨交易335筆(151筆日前、184筆日內),送出新能源富裕電量4.67億千瓦時,有效地降低了新能源棄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