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項目2016年6月6日并網發電,截止到2018年4月16日已經累計發電15.0萬kWh,由于傾角沒有采取發電效率最高的設計(主要是荷載和強度約束),發電量略低于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宿舍樓光伏滲透率較高(>40%),對負荷特性產生很大的調節作用,中午時段削峰效果明顯(大于30%),多點分散接入情況下,系統仍能穩定運行,達到了預期效果。另外,監測結果也發現,光伏高滲透率接入情況下,日峰谷差相比之前有所增大(增大約20%),下午時段取代中午成為新的壓力點,不難得出結論,單純依靠光伏發電,對負荷特性的調節效果仍比較有限。
隨著分布式光伏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配電網也會面臨類似的情況,負荷和光伏帶來巨大的峰谷差和快速的功率波動,完全依靠電網去解決用戶側產生的問題,從效果和成本上分析,都不盡合理。今后,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滲透率的提高,電動汽車充電負荷的增長,利用儲能,直接在用戶端進行峰谷調節、負荷特性優化、光伏消納以及就地平衡和協同融合等,在效果、效率和靈活性等方面具有更加顯著的技術優勢和應用價值。
隨著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像上述案例中的項目也將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投資企業的商業模式中,這不僅是光伏行業的發展,也是我國電力體制的不斷完善,而如何實現多種技術的融合發展將成為下一階段突破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