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度電成本持續降低,但平價上網尚需時日
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時,平均度電成本比2010年下降約7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約為0.43元/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7%,已經非常接近火電電價。2017年9月,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13個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所發電量不核發綠色電力證書,不享受價格補貼,開啟了風電發電側平價上網的先河。
但是,當前我國的新能源發電成本仍普遍高于煤電等傳統電力。
首先,工程項目投資成本偏高。當前我國煤電項目平均投資成本約為3700元/千瓦,而陸上風電約為7760元/千瓦,海上風電約為14700元/千瓦,光伏發電約為8460元/千瓦,光熱發電約為34000元/千瓦。
其次,上網電價高于煤電標桿電價。當前全國脫硫脫硝煤電標桿電價為0.2595—0.4505元/千瓦時,而新能源上網電價一般采用“兩部制”電價,即一部分為當地“煤電標桿電價”,另一部分為“電價補助”,陸上風電標桿電價為0.4—0.57元/千瓦時,光伏電站為0.65—0.85元/千瓦時,光熱則為1.15元/千瓦時,海上風電為0.85元/千瓦時。
最后,更為關鍵的是,度電成本仍明顯高于燃煤發電。煤電的度電成本主要是燃煤成本,約占火電成本的50%—70%左右,成本受煤炭價格變化影響較大。根據當前煤炭價格及310克/千瓦時的標準煤耗率,全國各地火電的度電燃煤成本主要集中在0.2—0.3元區間,度電成本約為0.3—0.5元之間。相對于火電度電成本,新能源度電成本僅陸上風電基本可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但海上風電度電成本仍比火電高133%—235%,光伏度電成本比火電高42%,光熱發電度電成本比火電高280%,由此來看,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新能源仍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非技術成本高企是制約新能源平價上網的關鍵因素
當前新能源電力度電成本較高,不僅與技術成本有關,也緣于土地等非技術因素的直接影響。
土地成本居高已經成為困擾新能源電力平價上網的攔路虎。根據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風電、光伏開始向消納能力較強的中東部轉移,而中東部人口集中,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用地難、用地成本高的問題將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