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您覺得開展智能光伏行業應用示范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具有哪些積極意義?
汪曉露:在特色行業應用示范方面,《計劃》提出了開展智能光伏工業園區應用示范;開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鎮應用示范;開展智能光伏交通應用示范;開展智能光伏農業應用示范;開展智能光伏電站應用示范;開展智能光伏扶貧應用示范。
從運營角度來看,開展應用示范,不僅可以提升光伏發電的使用比例,也可以通過綠色證書交易等機制,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等,同時采用多種商業模式,推動分布式光伏應用的發展。而對于農業光伏應用,既可以將光伏與農業有機結合,開展智能運維、高效組件開發等技術創新,也可以探索新興商業模式,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更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一舉三得。對于光伏扶貧示范應用,近年來已經取得了 顯著的成績,今后應加大光伏扶貧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廣,尤其要加大光伏扶貧智能化、信息化應用力度,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更好地實現光伏扶貧信息采集、系統監控和運維管理等。
記者:《計劃》指出,完善智能光伏技術標準體系,加快智能光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此,您是怎么看的?
汪曉露:科學、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是規范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首要保障。《計劃》提出完善智能光伏技術標準體系,加快智能光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是對光伏產業智能化發展和創新布局的更高要求。落實智能化創新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技術標準對光伏產業整合升級的推動作用,是智能光伏行動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在國際、國內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佳績,但在之前的標準化工作中,更多關注產品性能的指標,或是產品鑒定和測試規范,對產品的質量、耐久性及可靠性問題關注較少。因此在下一階段,應重點開展光伏產品質量及可靠性的標準化工作。同時,隨著分布式光伏的迅猛發展,對分布式光伏標準體系的建設也提出了迫切需求。
關于智能光伏公共服務平臺,國家電網已經開展創新實踐,上線并正式運營“光伏云網”。滿足分布式光伏業主、投資商、生產商、運營服務商、金融機構、各級 政府和公司服務的需要,為用戶建站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并通過“光E寶”,為線上用戶提供 “線上并網”、“光伏運維”、電費結算和補貼代發等功能。智能光伏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在線服務,縮短了工作流程,實現了可視化、智能化管理,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商業模式封閉等弊端,成為整合光伏全產業鏈資源的重要平臺,可以推進光伏行業拓展更廣闊的服務領域,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服務,為光伏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記者:在您看來,智能光伏產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還需要出臺哪些政策措施?
汪曉露:《計劃》將智能化概念帶入了光伏產業,光伏行業“智造”時代已經來臨。未來可以預見,光伏產業將從制造到運維,進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集成,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術深度融合。
而未來智能光伏產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配套的政策體系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目前出臺的《計劃》外,尚未有詳細的智能光伏行業落地實施計劃,而與工業、農業、城鎮、扶貧等各個產業融合的示范應用也需要有相應的政策進行扶持和規范。針對智能制造的技術標準、質量管控、金融扶持、優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出臺。
智能光伏產品供應能力增強并形成品牌效應;智能光伏系統建設與運維水平提升并在多領域大規模應用!边@是《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由此可見,智能化將成未來光伏產業發展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