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現場,全國政協委員、華能集團董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舒印彪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華能正在全力推進核電項目建設。能源轉型趨勢不可逆轉,華能一定要迎頭趕上,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重。
中國能源報:今年華能在核電方面有什么新規劃?
舒印彪:目前核電方面,我們最主要任務是高質量地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我們正在加快建設進度。
中國能源報:在優化電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占比方面,華能有何目標?
舒印彪:能源轉型趨勢不可逆轉,華能一定要迎頭趕上,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重。目前,我們的一些新能源項目已取得不錯的效益,比如華能參與建設的江蘇如東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這個項目也為今后華能海上風電開發積累了很多技術和建設經驗。
中國能源報:目前,廣東等地已經提出了有關海上風電項目的競價細則,您如何看待?
舒印彪:英國很早就開始實施海上風電競價了,只是在不同階段價格走勢不一,目前整體價格趨勢是下降的。我認為不用太長時間,海上風電也能實現平價上網。
中國能源報:您如何看待煤電企業虧損問題,對于煤電企業轉型有何建議?
舒印彪:當前煤電行業經營形勢十分嚴峻,虧損面已超過一半,主要原因在于煤電的燃料成本得不到有效疏導。煤炭約占煤電70%的成本,煤炭價格上漲對發電企業經營成本的影響不言而喻。雖然煤電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簽訂了部分中長協合同,但煤炭采購價格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煤炭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由于上網電價未能與煤價聯動,因此煤電企業面對燃料成本大幅上升缺乏有效應對手段。這是煤電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此外,電力市場交易等方式也導致電價下降,煤電的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目前我國煤電仍占發電總量的70%,煤電企業以微利支撐了用能成本下降和新能源發展。我認為,煤電還將繼續發展,但其在發電裝機中的比重會逐漸下降,因此煤電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下一步華能將發揮煤電方面的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爭取在優化煤電機組建設運行和開發建設多能互補大型能源基地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華能的北線布局為例,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是煤炭富集區,適合建坑口電站,通過煤電聯營實現煤電一體化發展,所發的電量在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西電東送。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東部地區煤炭消費量,助力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對企業自身來說,可以降低煤炭運輸成本,提高應對煤炭市場波動的能力。此外,這些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也很豐富,適合打造煤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多能互補的大型能源基地,實現協同發展,發揮規模效應,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中國能源報: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國煤電一體化進程?
舒印彪:經過多年努力,煤電一體化在我國已取得很大成效。需注意的是,一體化煤電基地,應該盡量避免多個開發主體,因為分散開發會導致管理成本、運營成本增加,無法發揮規模效應。我更贊同集中開發,如果有多家投資主體,可以探索混合所有制。
中國能源報:您如何看待廠網不協調的問題?
舒印彪:過去廠網不協調主要體現在“棄風”“棄光”“棄水”上,現在已有很大改善。
這一改善源于各方努力:首先,宏觀規劃上限批,限制了“棄風”“棄光”問題嚴重地區的發展速度;其次,電網建設速度加快,使可再生能源電力實現外送,融入大電網;再次,電力現貨交易、峰谷電價等電力市場運行機制發揮作用,同時火電靈活性改造等也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