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并沒有什么創新,只是把股權開放給合作伙伴和投資者,通過這種方式引入資金而已!泵鎸μ柲馨l電網記者關于商業模式創新的提問,劉文平干脆地予以了否定。5月5日,身為瀾晶實業(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晶實業”)董事長和創始人,劉文平向全國300多位事業合伙人和其他投資者發出股權融資的公開信。他在公開信中稱
業內意見領袖們近期的蹤跡和話題,也更多是與海外市場相關。往年那些活躍的分布式光伏開發商們,在近期幾乎更是集體無聲。
“很多企業都在退出,你會發現往年很活躍的那些專業分布式開發商現在都不做了,很多人正在離開,甚至是離開光伏行業。”劉文平對記者說。
“如果這種情緒一直在行業里醞釀發酵,那中國的分布式市場是真沒法做了,很可能就沒有這個市場了。”據他介紹,從他與金融行業打交道以及身邊光伏朋友們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開始出現這樣的趨勢。
一位做工程的業內朋友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劉文平的看法。四月初以來,他曾不止一次問起同一個問題:“為什么今年開工的項目這么少?”
一個微信群里業內朋友們的吐槽,或許道出了造成當下市況的部分原因。
“為什么都五月下旬了,開工的項目還這么少?”
“因為組件價格太高,算不過來賬。”
“那為什么還報那么多平價上網項目?”
“平價項目都在等組件降價呢,組件降價到1.5元開工的自然就多了。奈何現在海外市場太火爆,組件價格最近還上漲了,F在一線品牌都顧不上國內市場,海外供不應求,價格下不來,留給國內的產能基本沒有!
“你要多少組件?我管夠。”
“現在我們都只敢默默地詢問多晶組件價格,但必須要價格到位,項目才敢開工!
“可那樣的價格,臣妾做不到啊!
……
有業內朋友對記者表示,眼下的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其實除了分布式外基本上已無“市”可做,如果分布式市場特別是工商業市場“算不過來賬”,市場的冷清,并不令人意外。
“不僅僅是收益率問題”
由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轉身創業,從專注于地面項目到完全不同的分布式光伏,在劉文平看來,不僅因為分布式市場蘊藏著巨大機遇,更因為分布式才是未來光伏應用的主要方向。
創業兩年多,劉文平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成績單。
資料顯示,瀾晶實業于2016年成立專注于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的全資子公司——瀾晶新能源投資(揚州)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并網光伏電站29.6兆瓦,正開工建設的有10兆瓦,具備開工條件的有30余兆瓦,同時還握有400多兆瓦項目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