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年光伏政策的調整,也無意中成為了推動“光伏+建筑”爆發的導火索,特別是隨著六部委明確智能光伏建筑的應用方向后,“光伏+建筑”市場更是快速升溫。有人預計,未來這一市場的規模將超千億元,巨大的商機令人期待。
因此,與光伏建筑結合的產品和技術,正在成為許多光伏企業積極開發的熱點。
如中信博新能源、龍焱科技、騰輝光伏、中建材浚鑫、中山瑞科等公司,紛紛推出光伏建筑一體化解決方案。
針對工廠廠房屋頂BIPV項目,光伏支架生產商中信博新能源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該公司市場總監李微告訴記者:“為解決一般BIPV廠房屋頂痛點,我們采用井字集水及導水設計思路,不使用螺栓連接,安裝快捷,無漏水隱患。獨特的導水槽、專利壓塊和采光通風設計,既能夠完全打消業主對于屋頂防水、結構穩定方面的顧慮,又具有易安裝、維護方便的特點,且屋頂使用壽命更長,可謂開源節流”。
而碲化鎘組件生產商龍焱科技,則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定制化生產不同顏色、圖案、規格、形狀的碲化鎘發電組件,在實現建筑發電的同時,也滿足了建筑對于色彩、規格等方面的美學需求。
類似的針對性解決方案,可謂百花齊放,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了各類建筑上,可以說不勝枚舉。
比如,有與屋頂結合、與遮陽結合、與墻面結合、與圍欄結合、與農業溫室結合等,形成了光伏屋面、光伏瓦屋面、光伏采光頂、光伏幕墻、光伏屋檐、光伏雨篷、光伏長廊,以及光伏停車棚、公交站亭、體育場看臺、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收費站等眾多創新的應用場景。
光伏發電在建筑物外立面的應用,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卻不占用土地資源,加之“就近發電、就近利用”的分布式模式,毫無疑問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不過,“光伏+建筑”的推廣顯然也存在著不少的現實困難。
在浙江省光伏戰略創新聯盟秘書長趙永紅看來,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的確一片藍海,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但是,“建筑業是一個非常講究標準規范的行業,光伏要想進入建筑,需要被了解、被信任,因而首先需要做的是走近建筑業,放低自己、積極聆聽、踏實學習、自我精進,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融入。”
有光電建筑專家也表示,作為光伏應用的主要細分市場之一,光電建筑應用之所以一直處于蓄勢待發的狀態,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應用技術和應用模式在建筑領域的接受程度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光伏行業來說,當下最需要改變的是,將從光伏角度看待‘光伏+建筑’的思維方式,轉向從建筑的角度去重新理解這一市場,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與應用模式的創新。”
上述光電建筑專家表示,如此,“光伏+建筑”才會有未來,才會真正實現可持續增長。(文/王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