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能源發展成就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回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提問時,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明確表示,現在我們正在開展“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研究工作,也就是對2021年-2025年后面這個五年規劃期的能源作出規劃,這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還是著力加大力度,壯大清潔能源產業,為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奠定堅定基礎。
李福龍介紹道,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把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的目標,現在預計可以實現。特別是已經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間要淘汰落后的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的任務。中國這些年加大力度推進煤電的超低排放,現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電機組已經達到8.1億千瓦,這是全世界最大的超低排放清潔能源煤電系統。煤電清潔排放的水平應該說走到了世界前列。特別需要再說一下的是,在中國現在能源總量煤炭占比比較大的條件下,我們發展清潔高效的煤電機組,包括超臨界、超超臨界,容量大、能效高、污染排放少的機組,同時把散煤壓減下來,集中提高用于發電的煤炭,在整個煤炭消費比重當中,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不但可以優化煤炭消費結構,而且不會帶來煤炭消費量的線性增加。近兩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均低于2013年的42.4億噸。說明采取前面說的措施,煤炭減量替代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發布會圖文實錄如下: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張馨 攝)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下午舉辦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我國的能源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情況,今天非常高興地請來了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先生,請他向大家作介紹,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先生,電力司司長黃學農先生。
首先有請章局長作介紹。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張馨 攝)
章建華: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在這里同大家見面,介紹我國能源發展的情況。首先,我代表國家能源局,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能源事業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能源領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在能源生產方面,實現了從供給短缺到總體寬松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多輪驅動強勁、保障體系完善的新道路。70年來,我國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形成了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應體系,從能源工業基礎的“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2018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37.7億噸標準煤,是1949年的158倍,年均增長7.6%。其中,煤炭產量36.8億噸、原油產量1.9億噸、天然氣產量1600億方、發電量71118億千瓦時,分別比1949年增長114倍、1574.9倍、22894.7倍、1652.9倍;煤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40%左右;建設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重大通道,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能源管網。
二是在能源消費方面,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清潔綠色的巨大轉變,走上了節能降耗、集約高效的新道路。受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煤炭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始終在90%以上;改革開放后近三十年時間里,這一比重基本在7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決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加快推動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轉變,清潔低碳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形成了“兩下降”“三提升”的良好態勢:煤炭消費比重下降9.5%,歷史性降至60%以下;單位GDP能耗下降23.3%;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14.3%,天然氣消費比重提升至7.8%,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提升至25.5%。
三是在能源技術方面,實現了從跟隨模仿到并行引領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動力轉換、創新發展的新道路。70年來,經過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我國能源系統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千萬噸煤炭綜采、三次采油和復雜區塊油氣開發等技術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躍居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供電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新建三代核電機組綜合國產化率達到85%,深水鉆探、頁巖氣勘探開發等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一大批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工程建成投產;“互聯網+”智慧能源、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一大批能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蓬勃興起,成為中國創新創造的熱點。
四是在能源體制方面,實現了從計劃管理到市場為主的巨大轉變,走上了深化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能源生產經營、價格、投融資、外貿、管理體制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煤炭行業取消了重點電煤合同,實現了電煤價格并軌,建成了市場化的煤炭交易體系;大力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完成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等標志性改革任務,電力市場化建設覆蓋全國、縱深發展;積極推進油氣體制改革,礦權流轉、原油進口資質、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等重要改革舉措相繼出臺,改革紅利廣泛惠及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中海油、國家能源集團等能源企業,綜合實力、品牌價值等在全球領先;深化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能源治理方式由項目審批為主向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監管、服務并重加快轉變。
五是在國際合作方面,實現了從相對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合作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共商共建共享、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的新道路。70年來,我們積極服務對外開放大局,全面發展同世界各國的能源交往合作,著力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建成了五大國際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一大批先進能源技術裝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與能源憲章、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國際能源組織實現了密切合作,倡導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推動成立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成功舉辦中俄能源商務論壇、G20能源部長會、APEC能源部長會、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等國際性活動,建立雙邊合作機制58項,參與多邊合作機制33項,在世界能源舞臺唱響了中國聲音。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很高興回答大家的提問。
胡凱紅:謝謝章局長,現在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的油氣對外依存程度在不斷提升,我們想知道,我們將會采取哪些舉措來保障油氣的供應安全?謝謝。
章建華:
正如你所說,受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等多層因素影響,我們近年來國內原油的產量一直是低于消費的增長,對外依存度持續升高。黨中央、國務院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大家也比較清楚,從2018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保證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我們現在一是要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徹底扭轉原油產量下降的態勢。我們從加大投入,科技攻關,體制改革,政策支持等方面切實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證提升我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從現在實施的情況來看,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的,因為2015年我們原油產量最高時達到了2.15億噸,2018年達到了1.9億噸,從今年開始逐步回升,到今年年底實現1.91億噸,到2022年我們恢復到2億噸,也是完全有保障的。
二是天然氣方面,我們加快了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天然氣的供應。主要是著力加強了政策保障和統籌協調,靠牢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國內天然氣產量持續上升。另外,我們加強了國內管網的互聯互通和儲氣能力的建設,進一步鞏固拓展進口渠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產量2018年是1600億方,2019年1700億方,從現在預測的情況來看,力爭連續兩年增加100億方以上。
總的來說,政府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同時要推動油氣行業加大勘探開發投入,盤活現有的油氣區塊,包括加快已探明儲量動用,把天然氣產供銷體系建設布局好,同時要加快天然氣重要生產基地的建設,努力把對外依存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謝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
剛才您在開場白中介紹到了中國在能源領域所取得的一些成功,包括降低排放,發展清潔以及綠色能源,我記得在2017年的時候,國家能源局指出,應當停建新的燃煤電場,但是最近我們去內蒙古采訪,發現內蒙古一些綠色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電場都發展的不錯,但是我們也發現,那里也新建了一些燃煤電場。我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之前關于燃煤電場建設的禁令現在取消了嗎?二是中國有沒有計劃建設更多的燃煤電場?謝謝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張馨 攝)
李福龍: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行為準則。習近平主席多次在相關的國際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30年前后,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峰值,并且要爭取盡早達峰。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要分別達到15%和20%左右。這些年,我們國家始終堅持清潔低碳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關于記者提到的綠色能源發展問題,正如您在內蒙古等地看到的一樣,我們清潔能源,包括風電、光伏發電這些非化石能源發展的都非常快,章局長剛才在介紹7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這也是一個突出的亮點。到2018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4.3%,經過今明兩年的繼續努力,可以實現到2020年15%的發展目標。現在我們正在開展“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研究工作,也就是對2021年-2025年后面這個五年規劃期的能源作出規劃,這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還是著力加大力度,壯大清潔能源產業,為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奠定堅定基礎。
關于煤電的發展,也是你提的一個重要問題,要系統地從整個國家資源稟賦和能源存量結構綜合起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始終把提高煤電占煤炭消費總量當中的比重,同時壓減散煤的消費作為煤炭減量的一個重要措施。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把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的目標,現在預計可以實現。特別是已經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間要淘汰落后的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的任務。中國這些年加大力度推進煤電的超低排放,現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電機組已經達到8.1億千瓦,這是全世界最大的超低排放清潔能源煤電系統。煤電清潔排放的水平應該說走到了世界前列。特別需要再說一下的是,在中國現在能源總量煤炭占比比較大的條件下,我們發展清潔高效的煤電機組,包括超臨界、超超臨界,容量大、能效高、污染排放少的機組,同時把散煤壓減下來,集中提高用于發電的煤炭,在整個煤炭消費比重當中,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不但可以優化煤炭消費結構,而且不會帶來煤炭消費量的線性增加。
從我們這些年的發展實際和“十三五”相關目標的完成預計情況,可以充分地說明這一點。“十三五”期間,長三角、京津冀魯這些重點地區煤炭消費量預期可以比2015年下降5%-10%,完成這個任務是很艱巨的,但現在進展是非常好的。
近兩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均低于2013年的42.4億噸。說明采取前面說的措施,煤炭減量替代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謝謝。
章建華:
我簡單補充一下,剛才李司長作了一個非常好的回答,中國增加煤電,用的煤是減少散煤用量。所以,對于污染物的排放,不管是二氧化硫還是氮氧化物、粉塵,都是大大減少的,因為我們現在實現的是超低排放。目前10億千瓦的火電里面,8億已經實現了超低排放。
總的來說,煤炭總量現在沒有增加。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