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推進效果如何?下一步會有哪些新的舉措?謝謝。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張馨 攝
黃學農:謝謝記者的提問。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7年開始,我們能源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還有北方地區有關省份一起組織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五年規劃》,總體來看,這項工作進展順利、效果明顯,現在已經經過了兩個采暖季。最近我們開展了一個評估,總的結論應該說是成效明顯,而且重點地區清潔取暖工作進展超出我們規劃的預期。截至目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率達到了50.7%,我們的規劃目標到現在這個時間段是50%,相比2016年提高了12.5個百分點,替代的散燒煤約1億噸,我們規劃的預期是7400萬噸,也是大大超出預期,像剛才章局長講的,我們現在有大量散煤被替代。
2+26個城市的清潔取暖率更高一些,達到了72%,其中城市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96%,縣城和城鄉結合部的清潔取暖率達到75%,農村地區稍微低一點,清潔取暖率是43%,但也是在我們的規劃目標之內,應該說超出了我們規劃的任務目標。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這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大家也都感覺到,實施清潔取暖以來,北方地區秋冬季的霧霾天數下降、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逐年增加,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空氣改善更加明顯。很多人民群眾告別了過去的煤煙味,還有續煤掏灰的繁瑣,生活品質也得到很大提升。二是大氣污染物減排貢獻非常突出。清潔取暖以來,據我們統計,北方地區四、五個省份,散燒煤消費大幅下降。減排的二氧化硫78萬噸,氮氧化物38萬噸,非化學有機物14萬噸,顆粒物153萬噸,應該說清潔取暖已經成為北方地區大氣污染物減排的一個很重要抓手。三是清潔取暖產業發展迅速。實施清潔取暖以來,我國清潔取暖市場迎來的快速發展,像天然氣供暖、電供暖設備生產企業規模明顯增大,還有一些地熱開發、生物智能、清潔利用的一些技術快速進步,包括互聯網+等信息管理模式也不斷深入運用。剛才您提到的問題,下一步怎么辦,下一步我們有很多工作安排,我這里給您介紹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突出重點。剛才講到,在城鎮和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科學的選擇清潔取暖技術路線,堅持問題導向。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保障能源供應,發展背壓熱電聯產,落實價格和資金支持,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有關的配套政策。我們也鼓勵地方因地制宜結合自己的實際加大對清潔取暖工作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強化組織協調。堅決守住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的底線,充分發揮我們國家和地方政府清潔取暖協調機制的作用,有力有序開展工作,杜絕一刀切。比如,煤改氣,我們要堅持以供定改,先立后破的原則。
我們明確新增煤改氣必須做到三個到位:一是氣源保障要到位,二是管道建設的基礎設施要建設到位,三是安全保障措施必須到位。在這三個到位的情況下,才能有序推進煤改氣,包括煤改電工程。
章建華:
記者朋友們大部分生活在北京,這兩年的空氣質量改善還是很明顯的,這與我們大力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工作密不可分。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我的問題是,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能源行業下一步將會有哪些重要的舉措和思路?謝謝。
章建華: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的發展思路,也是制定經濟政策和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能源行業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第一,要科學把握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路徑。要堅持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導,緊緊圍繞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一是在能源質量的變革上,我們要把提高能源系統的整體供給質量,作為一個主攻方向。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努力實現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效益變革方面,堅決扭轉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動力變革方面,我們集中力量進行一些重大技術裝備的攻關,系統創新能源的體制機制,加快提升市場的治理結構,釋放發展的活力動力。
第二,要正確處理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能源高質量發展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比如我們將正確處理總量增加和綠色發展的關系,剛才記者問到為什么要發展煤電,能源首先要充分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因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能源總量還是要適度增加的,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們也要堅定不移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的轉型。我們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把握好能源改革的方向和節奏,同時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能源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還要處理好國際國內的關系,既要立足國內,著力推動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合理控制對外的依存度,同時我們也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要全力融入和開拓國際能源市場。
第三,要加強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在指標體系上,從長期與短期、宏觀與微觀、總量與結構等多個維度,科學設置引導和評判的標準。在政策的體系上,把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還有投資政策,環保政策,財稅金融政策更好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協同配合、良性互動的效應。在標準體系上,我們想瞄準國際先進,深化重點標準的研究制定,提高標準化水平。在統計體系方面,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完善數據統計和發布機制,增強及時性、全面性和權威性。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我們知道能源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請問下一步有哪些新的思路舉措?謝謝。
章建華:
你講得非常正確。“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偉大構想和倡議,得到了世界很多國家的認同,彰顯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能源合作確實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點,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我們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上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我們將從五個方面進行深化:
一是深化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穩步推進我們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電網互聯,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地區電網升級改造,加強與俄羅斯、中亞等國在油氣領域上中下游一體化合作。
二是深化能源政策規劃和標準對接。通過商簽政府間、部門間合作協議,為企業間項目務實合作創造條件,提供保障。與周邊國家共同開展能源領域的聯合規劃研究,對接雙方發展需求,明確在重點合作領域和合作項目。同時與有關國家聯合制定標準,進行標準互認,促進雙方的能源合作提質升級。
三是深化能源綠色的合作。這是我們在能源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現在和歐盟、英國、法國、芬蘭等國家在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方面交流合作非常頻繁。要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智能電網和智慧能源方面的合作,研究綠色能源和綠色金融相結合的政策。按照國際規則和標準,以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來推動多邊、雙邊以及第三方合作。
四是深化能源的技術交流和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平臺,開展能源領域的聯合研究,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多類型、高水平的能源培訓,分享先進適用的能源技術,推介中國能源發展的豐富實踐和經驗。
五是深化全球能源的治理合作。建設好、運營好“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助力與各國共同解決能源發展面臨的問題。積極參與聯合國、APEC、G20等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加強與國際能源署、國際能源論壇、歐佩克、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國際組織的合作,繼續推動制定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規則,進一步促進完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謝謝。
胡凱紅:
最后兩個提問。
鳳凰衛視記者:
關于天然氣,剛才講到兩個冬季供暖期間出現的問題,包括天然氣供應有些緊張,現在對2017、2018年出現的供氣緊張情況有沒有總結,缺口大概有多少?對于今年即將到來的冬天做了怎樣的準備去應對今年的用氣的高峰?謝謝。
章建華:
從現在中國天然氣的情況來看,我們的需求和國內產量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去年產量是1600億方,今年產量是1700億方,去年全國消費2800億方,今年預計大概在3000億方左右。對于天然氣供應,我們一直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尤其是冬季取暖期,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角度兩頭發力,爭取把冬季取暖期的天然氣供應保障好。謝謝。
胡凱紅:
最后一個提問。
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于中國的能源供應多樣化的問題,我們注意到,現在沙特發生了襲擊,把沙特作為一個最為重要的能源供應國看起來是危險的。中國有沒有計劃增加自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的能源供應呢?第二個問題是關于美國的,之前我們也注意到,中國想從美國進口更多的能源,但是由于貿易戰以及加征關稅的影響,相關的探討現在暫停了,您是否認為貿易戰以及加征關稅影響了中國能源的多樣化呢?是不是應當取消關于進口原油的關稅?這樣的話相關的能源公司就可以建設基礎設施,從美國進口能源呢?謝謝。
章建華: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我們能源局應有的責任,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對能源安全保障給予高度重視,從中國現在的能源結構情況來看,現在我們主要依存度就是油和氣,因為我們的煤可以自給。對于原油和天然氣的多元化保障,我們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從現在的情況看,做得也是可以的。對于進口原油和天然氣,我們不會寄托于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正是如此,所以這次沙特遭襲擊不會影響中國的原油供應。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否會影響中國的原油供應的多樣化。對貿易戰,我們一直講,中國不想打、不愿意打、但也不得不打,打貿易戰肯定是雙輸的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沒有貿易戰,我們可以從美國進口原油和天然氣,但是因為有貿易戰的問題,我們沒辦法從美國再進口,因為加征了關稅,企業負擔不了,所以我們希望盡快的結束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謝謝。
胡凱紅: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章局長,謝謝兩位司長,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