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天際”
在編程、跑車等愛好之外,馬斯克還將目光投向了太空。
除了《基地》,從童年起,他最愛的小說還有《銀河系漫游指南》和《火星案例》,在這些情節跌宕起伏的科幻小說中,馬斯克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是一個能在多行星生存的物種,就能減少文明滅絕事件的發生。
如同兒時癡迷于游戲編程一樣,他又一次癡迷于火箭。當PayPal即將出售時,公司的一群管理者和投資人聚在硬石餐廳帶露臺的小屋中慶祝,唯有馬斯克躲在一旁,翻閱著一本晦澀難懂的蘇聯火箭手冊,“這本破破爛爛的手冊看起來像是從eBay上買來的,”PayPal的早期投資者凱文·哈茨回憶說,“他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并大談特談航天旅行和改變世界的話題。”
這與賺錢無關,“我是一個互聯網億萬富翁,我把創業的公司賣給了康柏,拿到了1.65億美元的現金,”Space X合伙人坎特雷爾這樣回憶馬斯克四處游說的說辭,“我本可以在海灘上喝著邁泰雞尾酒度過余生,但我認為,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成為一個多形性物種,我想用自己的前做一些事,證明人類可以做到,我需要俄羅斯的火箭,這就是我給你打電話的原因。”
馬斯克沖到一個火星探索愛好者組織的籌款晚宴中,當時并沒有人邀請他。他給主辦者塞一張5000美元的支票后,加入了這家名為MarsSociedty組織的理事會,隨后又捐給該組織10萬美元,用于資助沙漠中的一個研究站。他從坎特雷爾那里借來《火箭推進原理》、《天文動力學基礎》和《燃氣輪機和火箭推進系統氣動熱力學》,研究火箭的各個方面。
在2002年,他“玩票”般的捐獻已不足以表達自己對火箭的癡迷,在嘗試與俄羅斯合作發射火箭失敗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私人航空公司Space X。
當時,很多人以為這不過是這位億萬富翁的異想天開,甚至連朋友和員工都將這視為“徹頭徹尾的騙局”或“一場惡作劇”,直到7年后,這家公司發射的獵鷹1號火箭,成為世界上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及液體燃料火箭;17年后,當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時,上面還裝載著一款紅色的特斯拉跑車Roadster。
玩編程、玩車、玩高鐵、玩火箭,上天入地,馬斯克可謂是一個“頂級玩家”了。
但火箭也只是馬斯克太空目標的一個部分,Space X的長遠目標,并非發射火箭,而是降低地球生物前往太空的成本、同時提升可靠性。就像馬斯克當年游說各個科學家時所說,他希望將老鼠發射至火星,而終極目標,則是人類向火星的移民。
馬斯克在2016年公布了他的火星移民計劃:10年后送人類上火星,40年后建造火星城市。這比造火箭看起來更不可靠、更像一個騙局,但馬斯克似乎從未改變過他的信念:無論是17年前,當他勸說MarsSociedty中的科學家嘗試將老鼠送往火星時,還是在最近一次與馬云的對話中,強調“人類應該聰明一點,通過星際移民保護人類的未來,使光明不被消滅。”
幾乎所有接觸過馬斯克的人都會認為,他有著超乎常人的偏執與堅持,這是企業家身上頗為常見的特質;但與尋常企業家不同的是,對于馬斯克來說,無論是商業,或是愛好,甚至只是一項活動,他都以這種堅持去對待。
正如多年以前,還在Zip 2創業時期的一個周六,馬斯克與阿姆布拉斯等人去郊外騎行。在接近山頂時,有一段陡峭而漫長的爬坡,馬斯克沒有騎山地車的經驗,體格也比不上其他幾位山地車愛好者,“我們都在山頂上等他,都覺得他會轉身回家,”阿姆布拉斯回憶說,“然后,我們看到他繞過彎道,騎上來了,他騎著自行車,而不是推著在走,他的舉動明顯欲自殺無疑,看上去實在自虐。”
但在那一天,馬斯克堅持騎到了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