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三安光電(600703.SH)發布公告稱,闞宏柱、黃智俊等4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24日買入公司股票共計52.88萬股,成交價格在11.70元/股-11.90元/股,公司方面表示高管買入股票是基于看好目前發展狀況和未來持續發展,未來可能持續增持。
高管增持給股價一路下滑的三安光電又打了一針“強心劑”,事實上近段時間三安光電頻頻發布政府補貼和訂單等利好公告,被認為是為了14日的限售股解禁保駕護航,而雖然解禁當日HOLD住了不破金身,但在18日已經跌破了13.55元的增發價格,而最低更摸至11.41元。而早在4月份已啟動的80億公開增發,在調低了募資總額之后目前仍無任何消息。
兩年擬圈錢93億
高管頻頻離職
三安光電近來不僅有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還有重大項目訂單以及政府補貼、政府訂單等等不一而足,表象亮麗之余卻有暗流涌動。
10月11日,三安光電預告2011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110%以上;同日,公司還披露公司控股60%的子公司日芯光伏與美國EMCORE公司簽訂《屋頂太陽能聚光光伏開發協議》。而在9月份,公司還披露了總額為16億元的LED大單,以及總投資25億元在福建泉州(湖頭)光電產業園投資從事藍寶石襯底的研發與制造項目。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雖有2.2億限售股解禁在前,公司真正意圖或許是懸而未決的公開增發事宜。
4月13日,三安光電董事會審議通過公開增發不超過2.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億的議案,募集資金將全部應用于蕪湖光電產業化(二期項目)以及安徽三安光電有限公司LED應用產品產業化項目,兩項目合計總投資約91.25億元。
此議案一出即掀起軒然大波,原來此時距離公司剛剛完成上一輪融資僅僅半年,而上一筆融資的規模是30億,時間再倒退至2009年2月,公司就宣布非公開增發不超過8億投建天津LED產業基地,而由于募資總額觸及了增發預案的上限而最終擱置。
在發布再融資方案后,三安光電股價連續3日下跌。此次不但融資規模翻了一倍多,融資方式也由原來面向機構的定向增發轉向了大眾股民的公開發行。雖然爭議不斷,但該融資方案還是通過了股東大會的審核,5月6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贊成票達到了與會票數的99.12%,獲得高票數通過。
而此后的進展卻并不順遂,9月9日,董事會宣布調低本次增發方案的募集資金總額:將原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億元調整為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3億元,即原方案中擬投入蕪湖光電產業化(二期)項目的募集資金50億元和投入LED應用產品產業化項目的募集資金30億元,現調整為擬投入蕪湖光電產業化(二期)項目的募集資金40億元和投入LED應用產品產業化項目的募集資金23億元。
而增發現在的進展究竟如何?10月26日記者撥通了三安光電的電話,撥通之后一位女士表示董秘易聲澤已經在一兩個月前辭職,目前的工作都是由證券事務代表李雪炭在負責,并且工作地在廈門,而她提供的廈門公司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
西部證券電子元器件分析師范軼敏表示:“公司可能是跟機構進行了一番溝通發現反應未及預期,而受大盤的低迷所拖累,或是往后拖一拖等時機好轉再說。”
除增發前景未明之外,公司高管在滿3年換屆之時也掀起離職潮。記者發現,董秘易聲澤是在去年9月份提出辭職,去年11月7日,賀睿辭去董事職務而由林志強擔任,尤劍輝辭去監事職務,改由賀睿擔任,不僅如此,在今年4月,還有一位副總孫明辭職。翻閱資料發現,易聲澤的任期是到2011年6月24日屆滿,他年初的持股數是1.12萬股,因為資本公積轉增至2.24萬股,而孫明和賀睿同樣是到該期屆滿。在今年4月26日,孫明就遞上了辭呈,辭去了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及子公司擔任的職務,而賀睿和易聲澤都通過了新一屆的換屆選舉,繼續擔任相應職務,而此后卻突然辭職,背后有何原因?記者輾轉聯系到三安光電太陽能事業部的一位人士,該人士表示對于高管離職情況并不知情。
補貼粉飾業績
蕪湖淮南暗斗
提到三安光電,不能不說的是政府補貼。公司半年報顯示,僅上半年的政府補助就高達10筆共5.92億,而上年同期也有1.35億元補貼。另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在今年一季度時,公司手里至少有9.28億元的政府補貼尚未計入損益當中。頻頻大額融資和政府各種名目的補貼,不由得令人聯想起A股另外一家元器件公司——京東方。
三安光電的業績也并不是如同看上去的那樣亮麗:半年報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各項指標蓬勃發展,但主營的毛利率卻在逐漸下降,且幅度不低,芯片銷售毛利率30.99%,比上年同期降了10.76個百分點,而LED應用產品的毛利率也微降了0.98個百分點。
再來看看募資使用情況:2009年非公開發行募資8.19億,資金已經使用完畢,而2010年的30.3億增發資金也累計投入29.3億,仍結余4160.14萬元,前述募資項目今年上半年共產生利潤3892.14萬元,被指低于預期。
三安光電近年以來可謂是風波不斷,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認為:“市場上對這個公司一直存在很多質疑,比如說操縱股價啊,訂單可能沒公布的那么多等等,而我們從客觀的立場上來看,公司還是可以的,政府補貼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其實信息產業類的公司都是如此,只不過這個公司比較明顯,行業內類似的還有德豪潤達(16.29,0.49,3.10%),都是靠補貼,有政府扶持在,公司前景還是可以的,業績的增長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中很多補貼都是來自于蕪湖市政府的,蕪湖是想打造一個光電產業的基地,所以給企業很多優惠,還有政府訂單等等。而三安光電對技術方面也是很重視,招了一些中國臺灣的工程師在基地。”范軼敏表示。
有關政府文件指出,根據“十二五”規劃,蕪湖市將努力建設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光電產業基地,光電光伏產業也瞄準產值超千億元的發展目標,力圖打造成中國光谷。
而在去年12月7日,事情發生了驚天大逆轉,三安光電方面宣布,擬終止原與蕪湖市人民政府簽訂的《關于地面應用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及組件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同時將在淮南建設投資總額80億元的地面應用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及組件項目。據指該年度蕪湖政府給出的設備補貼、財政補貼等等累計超過7億元,什么原因使得三安轉戰淮南?
淮南給出了毫不遜色的條件,淮南市政府向合資公司提供項目工業用地不少于1600畝,分兩期供地,同時在設備方面補助5億元,自三安合資公司一期項目開工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到賬。淮南市還承諾,待三安合資公司投產后,以總數1000MW為限,按產品每銷售1W補貼1.4元。
不僅如此,另有知情人士透露,蕪湖市在簽署了有關協議后,請了幾位業內頂尖的專家進行項目評估,而其中超過半數反對,出于對風險的考量,蕪湖市終止了相關合作,而據指聚光太陽能項目在美國只是軍事應用,大范圍推廣存在較大障礙,而核心技術也是在美國方面,所謂的太陽能項目基地只是一個組裝工廠,且隨時可能面臨國外專利的封鎖。
記者詢問三安光電太陽能事業部的人士,該人士表示對此并不知情,并且聚光太陽能項目在國內外均屬先進技術,國內只有五六家公司在做,全世界只有一二十家,但并非空中樓閣已有一定程度的應用,而且所需投入的資金確實比較大。“不過我們手中的訂單已經有十多個億了,大約幾十兆瓦。現在做的都是最新的第三代技術,之前所謂的產能過剩多指的是較為低端的技術。”
10月26日,雖有高管增持護盤,三安光電仍微跌了0.65%,收于12.19元,目前動態市盈率為22.6倍左右。范軼敏表示:“目前元器件行業的需求仍未提振,而股價距離底部已經不遠,2008年時市凈率最低跌到2倍,而目前是2-3倍。元器件行業公司的一個比較大的難題是如何將技術完善地應用,而此前的產品相對都比較貴,而三安光電由于政府的扶持力度較大,業績方面并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