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來股份的業務擴張非?欤2013年營業收入只有1.39億元,2017年已經32.43億元,同期凈利潤從4469萬元增加至2.59億元。凈利潤增幅遠遠不如營業收入,主要是原主業太陽能電池背膜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毛利率大幅下降,從52.65%下降至30.33%。2016年新增的電池及組件業務增長迅猛,2016年至2017年占營業收入比例5.27%、44.40%,但毛利率比較低。中來股份的綜合毛利率從2013年52.64%下降至23.67%。
2018年電池及組件業務超越太陽能電池背膜業務成為第一大主業,占營業收入的比例50.07%,2019年繼續提升至61.14%,電池及組件業務的年銷售超過20億元。
雖然業務蒸蒸日上,但現金越來越糟。
上市前三年,中來股份經營活動現金流還過得去,每年都凈流入,年均5000多萬元。而2014年上市當年就入不敷出7394萬元,2014年至2019年,中來股份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7.22億元。2017年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最多的一年,為27.34億元,但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更多,為29.89億元,這是公司第一次出現前者少于后者這種情況。2019年是營業收入最多的一年,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最低,只有38.82%。2019年年末,長期應收款13.35億元,比2017年年末的2.36億元、2018年年末的3.99億元大幅增加。2019年比2017年的營業收入多了2.35億元,而長期應收款多了10.98億元,長期應收款的大幅增加為中來股份2019年業績大增做出重大貢獻,而大股東也正是此時開始減持套現。
背板(膜)毛利率遠超同行
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國內涌現出數十家太陽能背板(膜)生產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毛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但中來股份繼續保持遙遙領先的毛利率。2017年中來股份以最大的規模獲得最高的毛利率,有規模經濟效益,那么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中來股份已經遠遠落后于賽伍技術(603212.SH),沒有規模經濟效益又靠什么保持最高的毛利率?2018年同行的營業收入只微微下降,而中來股份大降28.41%。
大陽能電池、組件毛利率飆升
“太陽能電池組件及系統”業務由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光伏系統集成構成。該業務從2016年開始貢獻營業收入7313.26萬元,2017年至2019年大幅增長, 分別為14.40億元、13.48億元、21.2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7%、36.66%、50.07%、61.14%,毛利率分別為10.74%、15.48%、18.82%、29.89%。短短幾年時間,中來股份該業務的毛利率已經遠遠超過同行了。
盡管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規模遠遠不如同行,但毛利率不遑多讓。2019年東方日升(300118.SZ)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營業收入114.90億元,毛利率18.85%,晶科能源(JKS)分別為297.46億元、18.26%,而中來股份分別為16.58億元、17.99%。
中來股份還有“非常規武器”,那就是光伏系統集成。相關公告沒有詳細介紹,但2017年首次亮相就是2.51億元營業收入,并且是零成本。2018年該業務沒有產生收入。2019年該業務產生營業收入4.68億元,毛利率高達72.08%。這個業務直接決定中來股份業績的好壞。中來股份2017年至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2.59億元、1.26億元、2.43億元。
在價格戰廝殺的光伏行業,中來股份還有如此暴利的業務,真是一大奇跡。
變更審計機構的說辭太牽強
2020年1月末,中來股份發布公告宣布因“考慮公司業務發展情況和整體審計的需要”,變更會計師事務所,隨即收到深交所關注函。中來股份在回復中表示,原本的會計師事務所還未開始審計工作,而由于公司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對財務數據的要求更加急切,于是決定臨時更換。
“對財務數據的要求更加急切,于是決定臨時更換!边@個說辭太牽強。因為原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已經連續服務9年,經歷公司改制、上市,對中來股份的情況了如指掌,只需要做好2019年的審計工作就可以了。而新來的審計機構還需要從頭再來,工作量至少增加數倍,怎么會比原審計機構還快呢?
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的最常見的情況是雙方意見不合。
無錫泰達啥來頭?
2015年中來股份支付無錫泰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無錫泰達”)3000萬元,計入其他應收款——應收暫付款,2016年收到1800萬元,2016年年報顯示欠款1200萬元,2017年還款1200萬元,結清無欠款。2018年中來股份突然爆出應收無錫泰達的1145萬元無法收回,賬齡三年以上。相關財務數據顯示,3000萬元已經收回,為何又突然有1145萬元沒有收回?更不可思議的是,2019年欠款還增加了5.34萬元,3年前的款還沒有收回,怎么又增加了?這增加的到底是什么性質的款項?對于突然而來的千萬壞賬,中來股份竟然連個簡單的說明也沒有。
無錫泰達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2015年7月,注冊資本變更為5000萬元,增加了3000萬元。這個金額正好與中來股份支付的金額一樣。繳納社保人數3人。其控制27家公司,絕大部分都冠有能源字樣,但沒有一家公司有人繳納社保,難道都是空殼公司?另外,無錫泰達陷入多起官司,根據已經判決的案件,無錫泰達需要償付1億多元,但全部未履行,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無錫泰達及其大老板陳昌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在銷售回款已經很困難的情況下,還要面對固定資產大增帶來的費用以及借款大增帶來的利息費用,負債累累的中來股份又在2020年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