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世界的形勢,國網新疆電力公司需要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把握好新疆能源在我國“三基地一通道”大格局中的地位,貫徹落實好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援疆工作座談會會議精神,多謀長遠之策,
得互聯網者得天下
大數據搭臺產業“唱戲”
7月2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復函國網新疆電力,同意授牌成立新疆能源互聯網大數據實驗室。
作為我國首家省級能源互聯網大數據實驗室,該實驗室依托大數據平臺、云平臺、數據中臺、物聯管理平臺等軟硬件基礎環境,未來將吸引自治區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產業聯盟、社會組織,就大數據服務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場景創新應用,著力培育一批共享共贏的能源生態合作伙伴,推動建設數據運營生態圈,釋放數據生態的價值,服務電氣化新疆社會治理現代化。
發軔于20世紀 50 年代的信息技術革命,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普及應用之后,正在步入產業互聯的時代,能源互聯網應運而生。
能源互聯網承載了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等多種流量,需要從硬件基礎、軟件環境兩個層面進行布局,才能實現其生態價值的最大化。
在硬件基礎層面,新疆現已建成750千伏哈密至敦煌、煙墩至沙洲交流外送通道,哈密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以及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構成“兩交兩直”的交直流混聯外送格局,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在軟件環境層面,基于能源互聯網能源流之上的信息流、業務流越來越得到產業鏈上各方的重視,商業模式、應用策略創新不斷涌現。
正在崛起的數據生產力,已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并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能源互聯網建設是落實國家電網戰略目標、推動新疆能源轉型升級的關鍵。結合能源互聯網三大體系建設要求,國網新疆電力圍繞“怎么建、如何建、誰來建”等重大問題,聚焦建設應用的難點和瓶頸,深化研究,在推動新疆能源網架建設的基礎上,提出打造能源智慧服務、能源數據共享、能源生態價值創造三大平臺,建立一個標準體系和建設一系列先行先試示范項目等具體舉措,為推動能源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明確路徑、找準方向、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下一步,國網新疆電力將加快引領示范項目建設,按照“先行發布,持續迭代”的原則,圍繞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戰略目標,依據戰略目標在疆落地的行動目標、路徑和重點,依托建設項目指南,加快實施烏魯木齊先行先試示范區、南疆源網荷儲柔性調度、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綠色交通替代、新疆能源大數據中心等一系列重點項目;同時,要圍繞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框架和規劃方向,緊盯“大云物移智鏈”等先進技術在能源領域的融合發展,創新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包括持續推進清潔能源高比例接入、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協同互動、信息架構與信息標準規約、大數據價值深度挖掘、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等領域的專題研究。
(作者系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原標題:新疆能源:如何直面不確定性和變局
作者:謝永勝 來源:能源評論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