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能源安全新戰略 (二)新時代能源政策理念 二、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能源供應保障能
七、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
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國際合作,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持續深化能源領域對外開放
中國堅定不移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能源領域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持續減少。全面取消煤炭、油氣、電力(除核電外)、新能源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推動廣東、湖北、重慶、海南等自由貿易試驗區能源產業發展,支持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埃克森美孚、通用電氣、碧辟、法國電力、西門子等國際能源公司在中國投資規模穩步增加,上海特斯拉電動汽車等重大外資項目相繼在中國落地,外資加油站數量快速增長。
(二)著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同各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能源合作,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為推動共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推動互利共贏的能源務實合作。中國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廣泛的能源貿易、投資、產能、裝備、技術、標準等領域合作。中國企業高標準建設適應合作國迫切需求的能源項目,幫助當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當地技術進步、就業擴大、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與一些國家和大型跨國公司開展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推動形成開放透明、普惠共享、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格局。2019年,中國等30個國家共同建立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
建設綠色絲綢之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設備制造國。積極推動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廣泛開展可再生能源合作,如幾內亞卡雷塔水電項目、匈牙利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黑山莫茹拉風電項目、阿聯酋迪拜光熱光伏混合發電項目、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和真納光伏園一期光伏項目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全世界范圍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加速了全球能源轉型進程。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推動跨國、跨區域能源基礎設施聯通,為能源資源互補協作和互惠貿易創造條件。中俄、中國-中亞、中緬油氣管道等一批標志性的能源重大項目建成投運,中國與周邊7個國家實現電力聯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在更大范圍內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區域國家經濟合作。
提高全球能源可及性。積極推動“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國內落實,積極參與能源可及性國際合作,采用多種融資模式為無電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并網、微網和離網電力項目,為使用傳統炊事燃料的地區捐贈清潔爐灶,提高合作國能源普及水平,惠及當地民生。
(三)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
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按照互利共贏原則開展雙多邊能源合作,積極支持國際能源組織和合作機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發揮作用,在國際多邊合作框架下積極推動全球能源市場穩定與供應安全、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為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融入多邊能源治理。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下的能源國際合作,在聯合研究發布報告、成立機構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與30多個能源領域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建立了合作關系。2012年以來,中國先后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成員國、國際能源憲章簽約觀察國、國際能源署聯盟國等。
倡導區域能源合作。搭建中國與東盟、阿盟、非盟、中東歐等區域能源合作平臺,建立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中國推動能力建設與技術創新合作,為18個國家提供了清潔能源利用、能效等領域的培訓。
(四)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其他國家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和德國等國家支持下,中國著眼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通過經驗分享、技術交流、項目對接等方式,同相關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低碳城市示范等領域開展廣泛而持續的雙多邊合作。
支持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深化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從2016年起,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啟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和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五)共同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主張
人類已進入互聯互通的時代,維護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當前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中國倡議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協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清潔美麗世界建設。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改善全球生態環境,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各國應選擇綠色發展道路,采取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能源轉型,協同應對和解決能源發展中的問題,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協同鞏固能源領域多邊合作,加速經濟綠色復蘇增長。完善國際能源治理機制,維護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多邊國際能源合作格局。深化能源領域對話溝通與務實合作,推動經濟復蘇和融合發展。加強跨國、跨地區能源清潔低碳技術創新和標準合作,促進能源技術轉移和推廣普及,完善國際協同的知識產權保護。
協同暢通國際能源貿易投資,維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消除能源貿易和投資壁壘,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開展能源資源和產能合作,深化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提升互聯互通水平,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尋求發展利益最大公約數,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共同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協同促進欠發達地區能源可及性,努力解決能源貧困問題。共同推動實現能源領域可持續發展目標,支持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缺乏現代能源供應的人口獲得電力等基本的能源服務。幫助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先進綠色能源技術,培訓能源專業人才,完善能源服務體系,形成綠色能源開發與消除能源貧困相融合的新模式。
結束語
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生態環境事關人類生存和永續發展,需要各國團結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與各國一道,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能源安全,努力實現更加普惠、包容、均衡、平等的發展,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繁榮、宜居的世界。
作者: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