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儲能發展歷程,近五年來,在《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下,我國儲能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一批不同技術類型、不同應用場景試點示范項目落地,一批關鍵技術核心裝備達國際先進,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準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蓄勢聚力。我國儲能產業發展確實從技術驗證走向
支持我國儲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呼吁
當前,我國儲能發展進程已進入了“后指導意見”階段,“十四五”也是推動我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未來我國儲能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還需要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得力支持。
整體來看,首先,儲能技術應用要得到規劃引領,“十四五”儲能專項規劃勢在必行,結合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進行科學選點布局有利于儲能高效利用。其次,急需自上而下明確儲能項目的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統一儲能項目的管理要求,在明確備案流程基礎上明確消防驗收、環境評價、土地審批、人防占用等辦事流程,明確各領域不同電壓等級儲能并網手續,調度、交易和結算機制與儲能應用相匹配。再次,不斷更新完善標準和規范,提高儲能項目應用的準入門檻。此外,進一步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化長效機制并掃清儲能參與市場阻力。最后,超前建立儲能系統回收和再利用工作機制,杜絕全產業鏈各環節所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形成產業鏈閉環。
在典型重點應用領域,一是用戶側儲能應用。針對高電壓等級并網需要進一步落實并網手續,完善市場規則并合理化峰谷電價機制,調用用戶側儲能資源為電力系統提供服務,利用需求響應和調峰機制合理予以補償。
二是電網側儲能應用。在不扭曲市場競爭的前提下,遵循“先市場,后計劃”的基本原則,優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電網側儲能系統,電網企業體現兜底服務價值,明確納入輸配電價的儲能系統服務內容和替代價值,明確電網側儲能資源可參與電力市場的工作界限,用公允的市場價格評估成本計入標準,最終用科學的監管機制和有效的監管指標予以約束和激勵。儲能產業的發展需要電網的拉動。
三是輔助服務儲能應用。確定輔助服務調用需求,公開市場規模預期,在效益最優的原則下公平調用儲能系統提供服務并參與市場競爭。全面遵循按效果付費機制,利用市場規則反映儲能靈活調節能力價值,有必要對服務執行效果上限進行設置,避免過渡支付發生。按照“誰收益,誰承擔”和“誰肇事,誰承擔”的原則,合理分攤支付輔助服務費用,市場考核機制和分攤機制實現有效整合。調峰輔助服務與現貨市場深度融合,實現綠色能源電能量價格和使用綠色能源所需輔助服務費用的合理疏導,形成市場長效機制。
四是新能源+儲能應用。現階段還要做好前瞻性規劃研究,避免資源無效配置。明確儲能準入門檻,確保儲能高質量應用。在全面平價上網之前,可要求發電企業按一定比例自建、租用或購買儲能配額,視此類新能源電站為并網友好型電站,優先并網、優先消納,輔助服務市場適當予以傾斜。短期來看,在電力市場和價格機制尚無法反映配套系統應用價值的情況下,有必要出臺過渡政策以支持新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即研究儲能配額機制,提高“綠色電力”認定權重。長遠來看,新能源發電價格和儲能配套成本還應由受益方即各類用戶進行支付,在現有度電成本高于傳統電源發電成本的情況下,要推動新能源和儲能配套發展,還需資金補償,故最終要建立市場化長效機制,實現“綠色價值”的成本疏導。
進入“十四五”發展新階段,為推動我國儲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政策和市場機制還需要全面予以匹配。
作者: 來源:CNESA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