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占世界GDP三分之二的經濟體正在轉向零碳經濟。大勢所趨,全球各路巨量資金涌向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歲末年初,埃隆·馬斯克掌舵的特斯拉正式推出了首款自研光伏逆變器!2021年1月8日,曹德旺治下的福耀玻璃發布公告,擬募資約33億開拓國內光伏玻璃業務。而在過去半月,特斯拉市值超十大車企,隆基市值超神華,寧德市
歲末年初,中國石化(00386)董事長張玉卓邀請幾家企業開會的消息刷屏行業媒體。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是“跨界”。中國石化邀請的四家企業和企業家為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隆基新能源董事長唐旭輝、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與會者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這只是石化企業進擊新能源意愿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至更長的時間。包括國內“三桶油”、同煤集團、潞安集團等大量化石能源企業在主動或被動的情境下,都紛紛加大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甚至有企業甩出了不少大手筆。
1.神華集團:為了應對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這家企業先后“試水”光伏及風電產業。2015年,新能源發電業務已經是神華最盈利的業務板塊。不久前,其母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宣布在銅銦鎵硒(CIGS)上獲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將全力進軍光伏發電產業。而其押注的銅銦鎵硒技術,即來自神華。半個多月前,全球最大的煤炭企業——中國神華公告,擬40億參與設立國能新能源產業基金。
2.同煤集團:作為第三大煤礦國有企業,同煤集團早在2013年就從20兆瓦光伏電站起步。在光伏發電初具規模后,同煤集團向上游光伏制造業發展,把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作為能源革命標志性項目,投資22.29億元,上馬一期300兆瓦美國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打造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根據其自身的“十三五”規劃,2020年新能源板塊裝機容量將達到470萬千瓦。
3.陜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國資委。多年來,陜煤集團一直在積極有序布局新能源。2017年,陜西煤業通過兩次投資業務議案,拿出100億元的自有資金對外合作開展不涉及關聯交易的投資業務,并增持隆基股份的股份成為其前幾名大股東。
4.潞安礦業:2009年成立潞安太陽能正式跨行光伏業,并建立了從硅料清洗、單晶拉制、多晶鑄錠到硅片加工、電池生產及組件封裝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作為潞安集團轉型發展的優勢產業,集團政策、資金等均快速向潞安太陽能傾斜。截至2019年底,潞安太陽能綜合產能已從2017年的2.8GW飆升至7.5GW,涵蓋5GW高效PERC電池、1GW雙玻雙面半片組件、500MW密柵常規組件、500MW切片產能以及500MW拉晶鑄錠。按照規劃,2023年底,潞安太陽能將實現18GW高效電池、9GW高效組件、6GW拉晶、鑄錠、切片的產能升級,綜合制造產能躍進全國前三。
5.山煤集團:2019年7月23日與鈞石能源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鈞石能源HDT技術屬于異質結電池技術路線,是在N型單晶硅片上鍍非晶硅薄膜來實現電池的高轉換效率。目前,鈞石能源實際量產規模為600MW,后續合作中大規模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存在不確定性。
6.淮南礦業:2015年初啟動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先期利用李一、孔李600多畝廢棄煤礦工業廣場建成兩座集中式光伏電站,發電裝機容量共23.6兆瓦,自2016年6月相繼并網發電以來,實現年創效2400萬元。
7.平煤神馬集團:2015年開始在光伏領域開展一系列布局,并在第二年7月13日與旗下子公司易成新能組成聯合體,成為昔日光伏巨頭賽維LDK4家公司的重整投資人。如今,平煤神馬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取得增值。利用從焦爐煤氣提取出來的氫氣,制造出純度高于國際標準的“中國硅烷”,平煤神馬集團已打通“光伏硅刃料—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切片—鋰電池隔膜”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實現了傳統煤化工與光伏產業的有效對接。
8.露天煤業:2019年12月11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5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關于投資建設阿拉善左旗40MWp光伏發電項目的議案》和《關于投資建設達拉特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100MWp項目的議案》,合計投資額為14.02億元。這是公司繼前年在內蒙古斥19億元投資建設光伏基地以來,再次布局光伏領域的又一重大舉動。
9.晉能集團:山西省屬重點國有企業、山西最大的清潔能源企業。2016年起,晉能集團開始從制造和發電布局清潔化轉型。如今,晉能集團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122.72萬千瓦,年上網電量21億千瓦時,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穩居全省前列;光伏電池組件已建成涵蓋高效多晶、高效單晶、異質結三代領先技術、年產1.76GW世界前5%先進產能,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10.山東能源集團: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將分別達到6379億元、6371億元。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定位為山東省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鞏固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將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積極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黑鷹光伏曾統計過,十年前,“五大四小”的風光新能源(部分企業還含有部分其他新能源品類)的裝機容量只有2539萬千瓦,十年后,截止2019年末則達到了16298萬千瓦,十年時間增幅達到驚人的541.91%。而對于未來的新能源發展,電力央企的規劃愈發清晰,決心愈加堅定。
過去的一年,“五大四小”電力央企紛紛表態要加大風電和光伏投資。
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表示,2023年,國家電投將實現在國內的“碳達峰” 。
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王祥喜強調,“十四五”時期,要搶抓清潔能源轉型機遇,確保實現新增新能源裝機7000-8000萬千瓦、占比達到40%的目標。
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表示,在“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干8000萬到1億的清潔能源,初步估算新能源調整的投資力度在7000億人民幣左右。
中廣核新能源總經理李亦倫預計,按照新增投運容量保持每年3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速度,到“十四五”末,中廣核新能源在運裝機總容量將突破4000萬千瓦。
作者:劉洋 來源:黑鷹光伏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