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多來,“光電風儲”領銜的新能源宏大敘事,在資本市場高潮迭起。其中一個接一個的泡沫吹起與破裂,令廣大投資者時而亢奮時而扼腕。整個板塊中樞上揚過程里,最終大家發現,最具韌性與價值的公司,終究還是那些遵從產業第一性的產業龍頭們。歸根結底,敘事再努力,也要回歸到對產業的價值貢獻上。比如在鋰電板塊,各種前沿技術路線屢
目前行業主流的改良西門子法,主要利用氫氣還原三氯硅烷(SiHCl3)在硅芯發熱體上沉積硅,通過還原尾氣干法回收系統、SiCl4氫氣工藝,實現物料閉路循環。整體而言,改良西門子法主要分為合成、提純、還原、尾氣回收、冷氫化、后處理六大工序。
圖:改良西門子法的六大工藝流程 資料來源:《多晶硅生產工藝分析》,光大證券
與之相對,硅烷流化床法是將細小的硅顆粒種子鋪在有氣孔的床層上,然后從下面通入硅烷氣體和其它反應氣體,這時硅顆粒種子呈現出流體特征。在加熱等反應條件下,硅單質沉積在硅顆粒種子上,生成體積較大的硅粒,通過出料管送出流化床反應器。
兩相對比,硅烷流化床法需氫化、精餾、歧化、流化床還原、尾氣回收等核心工序,由于硅烷裂解的化學原理決定其效率高于改良西門子工藝,整體設備體量更低。
在多晶硅供需持續緊張的情況下,無疑成本投入更低、耗電量更少的硅烷流化床法顯得更具優勢。因此市場中出現了顆粒硅將會全面顛覆多晶硅市場的說法,硅料行業似乎要變天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顆粒硅想要取代改良西門子法傳統硅成為市場主宰,那么就必須展現出碾壓式參數表現,并接受市場的全面考驗。
按理說,如果顆粒硅果真能耗成本比西門子法低60%以上,那么其完全可以通過價格優勢對傳統硅棒進行全面壓制,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從現實層面看,在耗電量顯著低于西門子法的情況下,顆粒硅的市場價格卻幾乎與傳統硅棒價格相當,只是象征性的每噸便宜幾百元。
由此,顆粒硅對外宣稱的低成本與居高不下的市場價格之間,便形成了一個令人迷惑的悖論。
其實,只要通過系統化的復盤,我們便不難發現在顆粒硅技術隱秘的角落,有些重要事實被忽略了。
作者:林曉晨 錦緞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