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有報道稱特斯拉再次發力屋頂光伏,可能將于年底推出Solar Roof v3.5,它是光伏建筑一體化的一種,該產品將光伏電池嵌入了鋼化玻璃中。Solar roof還是特斯拉虛擬電站布局的一部分。特斯拉此前宣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推出虛擬電站計劃,利用其太陽能發電屋頂Solar Roof以及儲能電站Powerwa
那時埃隆•馬斯克曾放下豪言,聲稱會將屋頂光伏業務拓展到中國和歐洲,讓每座房子變成光伏電站。然而6年過去了,現實給了馬斯克沉重一擊,Solar Roof目前僅在美國獲準安裝,并且它在全美的銷售與實際安裝情況也遠遠落后于當年的計劃。
去年,馬斯克承認,特斯拉犯了“大錯”,屋頂的復雜程度太高。他們很難拿出一套通行方案:有的屋頂凹凸不平、有的基層有問題、有的撐不起Solar City的太陽能瓦片。如果要定制化解決,整體價格會比特斯拉最初預估的貴2、3倍。總結而言,戶用市場需求太過復雜,兼顧美觀、結構、發電效率并沒有那么容易。
在中國市場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布局,如英利集團、漢能集團,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最引起業界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隆基股份就已經開始建設旗下首座BIPV工廠,2020年首款裝配式BIPV產品“隆頂”(”LONGi Roof”)正式下線。在去年,隆基股份又收購森特股份,光伏制造與金屬圍護龍頭的聯手,開創了光伏企業與建筑企業股權合作的先河,或將打破跨行業協作的壁壘,實現優勢互補,探索出BIPV市場拓展新模式。
但現階段,BIPV推進的最大的問題在于造價昂貴,算是建筑行業中的“奢侈品”。無論是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業廠房,采用BIPV的成本是首要考慮的因素。為了滿足建筑的需求,光伏企業需要進行定制化操作,對顏色、透光度、尺寸等進行標準化同時降低成本。從特斯拉的經歷來看,這難度極大。
另外,BIPV市場也需要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光伏建筑項目全周期涉及多方利益主體,包括建筑業主、電站投資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系統產品提供商、建筑使用者及運維服務提供商,這其中的責任與收益劃分尚不明確。在生產建設端,BIPV方案決定權歸屬不明朗,將直接影響項目質量及效益。在發電運營端,在規模尚小的市場現狀下,現有的運維管理模式能否應對BIPV項目更高的資源技術要求仍有待驗證。
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中國,BIPV目前還稱不上主流。不需要為特斯拉再度發力或隆基切入太過激動,無論對建筑行業還是光伏業,這都將是一場持久而漫長的改變。
作者:Shushu 來源:環球零碳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