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總市值超過1700億元的光伏龍頭通威股份(600438)發生人事巨變。3月21日晚,通威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長、CEO謝毅辭任并不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接任這兩項職務的為劉舒琪,記者從多方確認,劉舒琪正是通威股份實控人劉漢元的女兒。上述公告顯示,通威股份董事會于3月19日收到董事長謝毅提交的書面辭呈。接近通威股份
加入華晟新能源的周丹同樣受到關注,在離開通威股份前,他的職務是通威太陽能董事長兼總經理,巧合的是,謝毅在擔任通威股份董事長后于2021年卸下了在通威太陽能的兼職,接棒者正是周丹。
華晟新能源是業內布局異質結電池技術較為領先的企業,在當下電池技術迅速從P型切換至N型的過程中,異質結是主要方向之一。周丹近日在一場公開活動中透露,華晟新能源在異質結超薄硅片的開發上進展顯著,未來隨著無主柵、銀包銅、光轉膜等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應用,公司異質結產品的效能優勢將更加明顯,制造成本將持續降低。
與青海麗豪一樣,作為新勢力企業的華晟新能源也完成了多輪融資。今年1月,華晟新能源宣布完成超20億元的B輪融資,據公開信息,近日,公司又完成了4億元B+輪融資。
“眼下光伏行業非常熱門,參與者眾多,市場空間不斷放大,不斷地有創業者及資本進入,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人員流動。”一家光伏行業人士曾向記者表示,創業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管理、運營等體系都需要從零搭建,對創始人個人的依賴非常大。
那么,此番離任后,謝毅是否也會像段雍、周丹等人一樣開啟創業之路?對此,記者多方了解獲悉,一方面,謝毅在離開通威股份后不會進入通威集團,可以說是“徹底”離開通威;另一方面,接近通威股份的人士向記者表示,“關于謝董個人未來的規劃,我們確實不太清楚,未來的事情未來也會慢慢清晰。”
組件業務進展迅速
通威股份此番高層變動的另一個敏感之處在于,當前正是通威股份加速拓展組件業務,從過去主要布局多晶硅、電池環節轉向光伏全產業鏈布局的關鍵階段。去年8月,通威股份中標華潤3GW組件集采,標志著這家光伏龍頭拉開了大規模介入組件業務環節的序幕。
去年9月,通威股份正式官宣斥資約40億元,在江蘇鹽城市投資2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當月底,通威股份高效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簽約活動在江蘇鹽城舉行。此后,通威股份又陸續中標了多個光伏組件招標項目。
就通威股份的業務邏輯而言,過去兩年,受益于多晶硅價格持續上漲,通威股份多晶硅業務量價齊升,獲益豐厚,2022年,公司凈利潤預計為252億元-272億元。
然而,多晶硅的行情不會一直延續,去年底,硅料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從30萬元/噸的高點最多跌去了60%左右,今年以來,硅料價格有所回升,目前約在22萬元/噸左右。由于今年下半年硅料新增產能將密集釋放,業內普遍預計硅料難以長期維持在現在的價格高位。
屆時,硅料價格下跌,通威股份等硅料龍頭難以繼續通過硅料業務獲得超額利潤,相應地,光伏產業鏈的利潤將向下游電池、組件等環節進行再分配,為鎖住利潤,拓展下游組件市場業務成為通威股份的可選項之一。
通威股份入局組件業務以來,進展也頗為迅速,雖然目前準確的數字還有待官宣,但業內普遍認為,通威股份將進入2022年中國光伏組件出貨量前十,去年出貨規模在9GW左右;而在今年,通威也將制定更龐大的組件出貨目標。
記者注意到,本次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長的劉舒琪此前擔任的職務之一正是光伏商務部總經理。近日,通威股份連續獲得多個海外組件訂單,例如,3月1日,通威海外團隊與奧地利光伏供應商Minlea簽署了100MW組件供應協議,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上月底,通威股份與奧地利光伏企業Energy 3000Solar GmbH簽署了3年1GW通威高效組件供應框架協議。
東吳證券此前在對通威股份業績預告進行點評時表示,公司縱向布局組件業務,產能上,2022年底,公司組件產能約13-14GW,2023年組件新增產能66GW,預計年底達80GW。出貨上,公司2022年組件出貨約8GW+,展望2023年,預計公司組件出貨約30GW,盈利將觸底反彈,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5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