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躍進帶來產能過剩、技術迭代加速、國際市場重寫規則,三大變量之下,中國光伏產業走到關鍵新節點
光伏行業正在成為最誘惑也最危險的賽道。
2023年5月底在上海舉辦的上海光伏與智慧能源展會(SNEC)見證了行業榮光:展會占地面積超27萬平方米,來自全球95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超50萬人注冊參會,是上一屆人數的2倍。
“參加了好幾屆展會,從沒見過今年這陣仗!币晃粡臉I十幾年的光伏企業項目總監感慨。
到2023年底,全球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個主要環節年產能都將超過800GW。其中,中國在所有環節的產能占比都超過80%,產量則超過85%。而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業界比較樂觀的預期是380GW(對應組件450GW),即便到2024年組件需求增長至550GW,2023年的產能依然綽綽有余,而還有新的產能會在2024年投產。
供需形勢逆轉,價格已經掉頭向下。此前缺口最大的硅料價格從接近40萬/噸重新回到10萬/噸以下的水平,基本與疫情前持平。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也明顯回落。而通威股份 、隆基綠能 、晶科能源 等一眾龍頭企業仍在不斷融資、擴產,試圖鞏固行業地位,迎接下一輪產業周期。
產能躍進有其合理的一面:全球光伏產品需求強勁、光伏新技術更新換代加快,以及龍頭企業以上下游一體化為目的的擴產。其中,技術進步的速度是核心變量,新技術能多快、多便宜的取代舊技術,決定了哪些產能會變成有更高風險的“過剩產能”。
中國光伏產業此前經歷過兩次過剩危機,一次是2012年由歐美“雙反”(反傾銷反補貼)導致,一次是2018年國內補貼電價政策調整導致。兩次都是國內外政策調整在短期內急劇約束了需求,導致供應相對過剩。
當前的過剩風險中,需求仍然高速增長,但供應的增長更快,而這并非簡單的政策調整導致。在全球碳中和趨勢下,光伏是少有的有著確定前景的長期賽道,資本市場、地方政府都更愿意為之提供支持,技術路線的加速迭代趨勢也給了新來者彎道超車的希望,這些都推動光伏產能急劇擴張,也帶來風險和爭議。
全球需要更多的光伏,但恐怕并不都要中國制造的。未來全球市場能否消化中國光伏產業越來越龐大的產能,是一大變量。令人擔憂的是,國際貿易環境正在發生變化,更加本土化的供應鏈,對中國光伏更復雜的貿易壁壘,導致美國、歐洲、印度等國際光伏市場中的大買家都在轉向。
全產業鏈低成本是中國光伏產業的護城河,短期內其他國家的同行無法超越。如果能守住這個核心競爭力,中國光伏產業不懼過剩。
但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挺住。供大于求的形勢下,價格下行已經出現,新玩家往往在新技術上押注,能否熬過周期,要看新技術能否快速實現降本增效,成為優勢產能。而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家底越厚,就越有底氣。
擴產洶涌
不到兩年時間,中國光伏行業產能翻番。2023年5月的上海光伏大會上,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感慨,光伏行業用18年建成了約380GW的產能,而最近18個月就新建設了超過380GW的產能。
光伏產業鏈各環節2023年末
全球產能及組件需求預測
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個主要環節。綜合各主流機構預測數據,2023年底,這四個環節的產能將超過800GW。而如果所有擴產公告基本按期實現,硅料、電池片環節產能將超過1100GW,硅片、組件環節產能將達到900GW。
供給潮水洶涌而至,需求池子卻還沒準備好。目前,主流機構已將2023年全球裝機預期量從年初的350GW上調至380GW左右,折算組件端需求超450GW。另據光伏咨詢機構InfoLink,樂觀情況下2024年組件需求約550GW。
短期來看,各環節產能供給已經遠超終端需求。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斷言“產能嚴重過!。
過去十幾年,中國光伏已經經歷三次洗牌,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萎縮、2012年歐美“雙反”打擊、2018年國內“531新政”降補,在不斷廝殺中,光伏行業捱過成長的陣痛,實現度電成本大幅下降,這才有能力與傳統能源切分蛋糕,并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主力。目前,中國光伏各環節的產能、產量在全世界占比均超過80%。
從中國光伏協會(CPIA)過去五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硅片環節整體產能利用率明顯下滑,而電池片,尤其是組件環節的產能利用率一直不高。
中國光伏各環節2018~2022年產能利用率
學界常用產能利用率來判斷產能過剩的程度。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組于2017年發表的一篇文獻綜述提到,產能過剩沒有通行的衡量標準,但一般來說81%-82%表明產能利用率基本正常,高于 85%可視為產能嚴重不足,低于75%則表示嚴重過剩。
若以此為參考,那么除了2021年前后的硅料外,光伏產業鏈四個主要環節在過去幾年都屬于嚴重過剩。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光伏行業正處在高速擴張,觀察近五年產能與產量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各環節當年產量通常會比較接近甚至超過上一年的產能,說明上一年的擴產結果基本適應了次年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年末產能往往增加更多,事實上拉低了當年的產能利用率,當年真實的供需形勢比年終的利用率要更緊張。
這大致勾勒出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發展輪廓:伴隨著需求高速增長,新擴產能通常能夠在第二年被消化,而對需求的高預期,又不斷刺激著更多、更大的產能擴張。
2018~2022中國光伏各環節產能、產量
需求的增長情況,將最終決定這個游戲是否能繼續,以及能持續多久。2023年底各環節產能均可能達到800GW以上,而綜合各機構數據,2024比較樂觀激進的預測情境下,組件需求有望達到550GW,仍明顯低于各環節產能。
據中國光伏協會(CPIA)在7月20日更新的預測,由于上調了中國的光伏專裝機,預計2023年全球裝機預測上調至305-350GW,中等情境下,2024、2025年分別預測新增360GW、386GW。據彭博新能源,中等情景下,2024到2030年,全球年新增裝機量在400~700GW區間,2025年及之后,每年增速約10%左右。
光伏企業對遠期的增長有著更樂觀的預計。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2022年報中指出,2030年內,光伏年新增裝機就將達到太瓦級,即1000GW。隆基綠能董秘近期回應投資者時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裝機將會超過1500GW。通威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高級助理認為,綠色低成本的光伏發電加上AI對于能源的大量使用,未來對光伏需求將遠遠超過現在所有機構所最大膽的預測。
但過剩的風險集中在近中期。目前來看,除非需求出現超預期的大幅增長,那么在未來一兩年內,光伏行業將面臨比前幾年更加嚴重的過剩。大企業排擠中小企業、先進產能排擠落后產能的趨勢將愈發明顯。
光伏需求短期有可能超預期增長嗎?2023年上半年,產業鏈各環節不斷降價,一定程度上刺激裝機需求。7月,光伏行業協會將中國新增裝機預測從年初的95GW-120GW上調至120GW-140GW。但另一方面,受到用地審批、并網許可、海外安裝人力不足、個別設備部件緊缺等條件的限制,需求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然爆發。
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告訴《財經十一人》,如果以后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產能,或者說產業鏈瓶頸環節的產能也大于市場需求的話,光伏產業就會面臨嚴峻過剩。全面過剩的一天肯定會到來,只是人們不知道具體的時間,誰也無法預言市場發展的速度。
他曾經“激進”地看好光伏需求。“2020年全球光伏市場規模大概在100GW左右,我當時公開預測2025年會發展到300GW。那時行業內外的人都覺得我這個說法太激進了。但誰也沒想到,剛過去兩年,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就快到300GW了!崩钫駠f。
需求增長已經超過了當時李振國的“激進”預期,但供應的增長更快。這一次,他發出了警示。2023年5月接受采訪時,李振國預測,今后兩三年會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他還指出,產能過?赡馨l生在下個月,下個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甚至是明年才發生,但發生得越晚,下一輪過剩的程度可能就會越強。
作者:韓舒淋 鄭慧 徐沛宇 來源:讀數一幟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