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dbi8b"><legend id="dbi8b"><th id="dbi8b"></th></legend></li>

  • <span id="dbi8b"><optgroup id="dbi8b"></optgroup></span>

    <span id="dbi8b"></span>

    觀察|中國光伏,大躍進、新節點

    2023-08-10 06:35:06 太陽能發電網
    投資躍進帶來產能過剩、技術迭代加速、國際市場重寫規則,三大變量之下,中國光伏產業走到關鍵新節點
    海外市場:至關重要、更加復雜

    當前,中國企業在光伏行業的各個環節都絕對領先,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和產能優勢,支撐了全球的能源轉型。

    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中國光伏企業在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這四個主要環節的產能在全球占比都超過了80%,產量占比都超過85%。其中硅片尤為突出,中國產能、產量占比都超過97%。

    2022年全球光伏產品產能


    產量及中國產品在全球的占比


    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依然強勁增長,總出口額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其中組件產品出口是大頭,占比82.6%,出口量達到153.6GW。與之相比,2022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為87.41GW(對應組件需求約104.5GW),國際市場需求是國內市場需求的1.47倍。

    國際市場廣闊的增長空間,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產能和成本優勢,都對消化當前正在擴張的產能有重要作用。而國際市場一旦受到抑制,就會加重國內企業的過剩形勢。

    出口區域方面,深陷能源危機而加速能源轉型的歐洲是第一大市場,2022年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46%,同比大增114.9%,其中出口歐洲的轉運國荷蘭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美國方面,為了規避關稅壁壘,頭部組件廠商紛紛在東南亞國家設廠,從國內進口硅片、電池在東南亞生產組件再出口至美國,這也帶動了硅片、電池這類上游產品出口增速,尤其是電池出口同比大增130.7%。據光伏行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硅片、電池片的出口占比有所增加,且主要出口至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也迅速成為美國進口光伏組件的主要來源國,而這背后主要是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產能。


    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中國光伏企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出口形勢。

    俄烏戰爭深刻改變了全球能源格局,能源轉型提速,能源安全更受重視。過去歐洲依賴俄羅斯的油氣資源,而在能源轉型提速之后,中國在光伏和新能源車產業鏈的主導地位變得更加矚目。

    歐洲、美國、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幾大市場,如今都在不斷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并努力打造自己的光伏產業鏈。這些壁壘和本地化的努力,未來將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前景帶來影響。

    2022年部分經濟體實施的貿易壁壘政策

    涉及美國、歐盟、印度等海外市場


    國際能源署在2022年7月發布的《光伏全球產業鏈報告》中認為,光伏供應鏈集中帶來脆弱性,給能源轉型帶來潛在挑戰。迄今為止,在全球范圍內,支持光伏發電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加需求和降低成本上。然而,還需要有彈性和可持續的供應鏈,以確保在全球范圍內及時、經濟高效地交付太陽能電池板。因此,各國政府需要將注意力轉向確保太陽能光伏供應的安全,將其作為清潔能源轉型的一個組成部分。各國應評估其國內太陽能光伏供應鏈的脆弱性和風險,并制定應對策略和行動。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正在努力構建國內的光伏產業鏈。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IRA》,根據該法案,未來10年,美國將投入3690億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其中在光伏制造端,IRA 對光伏全產業鏈都有補貼,至2029年,IRA對對組件補貼7美分/瓦,電池4美分/瓦,硅片12美元/平方米,多晶硅料3美元/公斤。

    IRA對光伏制造端的補貼明細


    據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SEIA)和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在2023年6月聯合發布的《二季度美國太陽能市場洞察》報告,由于美國后續政策要求不僅組件需要本地化生產,也對上游原材料提出本地化要求,而當前美國并沒有電池片產能,預計這會催生電池領域的投資,進一步促進光伏供應鏈的本地化,預計到2026年,美國本土電池片產能將增長到20GW,本土組件產能達到60GW。

    美國電池、組件產能增長預測


    印度是中國和美國之外唯一的10GW級光伏市場。印度光伏組件80%以上從中國進口。為了擺脫現狀,印度政府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既包括設立貿易保護政策,也制定了對本土光伏制造業的補貼政策。

    印度政府2021年4月發布生產制造激勵(PLI)計劃,計劃在五年內投入450億盧比,支持建立10GW的光伏綜合制造廠。2022年9月,印度把PLI計劃的投資額從450億盧比增至2400億盧比,大力推動光伏產品本土化生產。

    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凈零工業法案》提出,對光伏產業將“推動投資、刺激需求、促進制造業和項目的許可、以及提升和再培訓歐洲勞動力”。

    復雜的地緣政治形勢下,補貼大戰已經開啟,國際光伏市場將不再是單純的經濟競爭。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測算,《IRA》對光伏每個環節的稅收抵免疊加之后,理論上從多晶硅到組件的整個生產可以有17美分左右的補貼,這基本接近于中國目前的實際生產成本。

    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對《財經十一人》表示,預計其他國家會更多地出臺類似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的政策。原因有二:首先能源轉型的速度還不夠快,需要有更多支持政策來助推發展。第二,各國政府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業都已認識到了這一點。

    從出口產品到出口產能?

    國際能源署在2022年底發布的《可再生能源2022-2027預測報告》中表示,美國、印度的新政策會使得光伏制造多元化,雖然中國仍將主導這一產業,但到2027年,中國在全球產能中的占比會從當前的80%-95%緩慢減少至75%到90%,如果地緣政治和本地制造的影響擴大,這一比例可能縮減至60%到75%。報告還警示,全球光伏供應端的投資已經明顯超過需求,中國各環節產能利用率可能降至當前的一半。

    2021至2027光伏各環節產能及產量占比預測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能否應對這一變局?

    短中期來看,中國光伏的成本和技術優勢依然難以撼動。

    在各國都在發力的組件環節,據伍德麥肯茲的分析,中國產組件的成本要比美國、歐洲制造的組件低將近60%,其中原材料成本貢獻最大。如果沒有補貼,歐洲、美國、印度產的組件與中國比都處于明顯劣勢。

    各國生產光伏組件成本分析


    來源:Woodmac

    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譚佑儒表示,歐盟法案要求公共采購需優先考慮本土制造的硅棒、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希望未來歐盟制造的光伏產品可以滿足至少40%的需求。然而,歐洲的本地光伏制造成本較高,很容易就會突破《凈零工業法案》要求采購時10%的價格溢價門檻。因此,結合歐洲目前的能源需求和低碳轉型目標規劃,預期短期內中國對歐洲的光伏出口依然相對樂觀。未來,由于歐盟將實施更廣泛的低碳認證政策,可能會對中國企業在供應鏈環節的碳足跡追蹤認證和生產減低碳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對不斷涌現的貿易壁壘,中國企業正在謹慎考慮出海。

    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李俊峰認為,在市場化的語境下,不同國家的產業鏈分布是產業分工的市場選擇,全球化就是市場化語境下的產業合理分工。但是,如果將產業鏈安全問題政治化,不按市場規則出牌,那全球所有企業都要提高警惕。即使是在市場化的語境下,也不提倡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未來,中國光伏企業要更積極地在全世界布局,以全球化的產業鏈布局方式贏得全球市場。這一點中國光伏企業應該像日本、德國、美國企業學習,比如豐田、西門子、杜邦等。

    李振國對《財經十一人》表示,各國對光伏的需求都在增加,相應的各國扶持本土光伏制造業的政策也將成為一種趨勢。在此情況下,走出去成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他也坦言,海外建廠的復雜度在提高。歐美等國的扶持政策最后到底會產生什么影響,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國內一家光伏制造企業市場負責人對《財經十一人》表示,不擔憂國內市場的競爭,更擔心國際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目前看,歐盟對中國光伏的政策不會像美國那樣強硬,歡迎中國光伏企業過去合作建廠,但在歐盟合資建廠面臨諸多滿足當地法規要求的挑戰,中國企業也需要謹慎。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對《財經十一人》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去國外調研,但決策很難,遠不如為了規避“雙反”在東南亞設廠的速度,因為去了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補貼。美國的市場就那么大,而且它補貼力度那么大說明成本很高,中國本土的生產成本還在一直往下降。

    過剩之下,誰最危險?

    國際市場的貿易壁壘,長期會對需求端帶來不確定的沖擊,但短期還不明顯。對光伏行業而言,當前產能過剩的風險更集中在中短期。

    多位業內人士向《財經十一人》表示,行業過剩問題不大,無需過度擔憂。支撐這份自信的理由主要包括:一、縱觀光伏行業歷史發展,整體上的供給過剩是常態;二、適當過剩可以激發競爭動力,促使行業不斷降低成本、提升技術,當前新增產能主要在新技術路線上,不是同質化、低水平復制;三、光伏行業前途光明,未來需求將快速上升,行業未來的發展將消化當下的產能過剩。總的來看,這輪過剩的影響,不會超過2012年和2018年。

    但過剩對不同環節,不同公司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

    從各環節來看,硅料受到的沖擊最大,硅片次之,這兩個環節的成本控制能力將成為企業生存下來的重要支撐。電池片環節,新擴產能大多聚焦N型新技術路線,過剩壓力主要集中于存量P型產能。組件環節已經十分內卷,產品同質化嚴重,但該環節單位產能的固定投資額不高,風險相對可控。集邦咨詢新能源部總監王健提出,在組件環節,擁有精細化的供應鏈管理及渠道實力的組件企業才具有真正的競爭實力,未來市場會愈加集中,二三線小企業加速淘汰。

    前期固定投資越大的產能,在過剩時面臨的壓力越大。據《財經十一人》了解,若僅考慮設備投資,當前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1GW的投資額分別約為2.6億元、1.63億元、1.7億元、0.65億元。其中電池投資偏高,是由于新產能主要投向了N型技術,成本還有下降空間。

    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投資額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告訴《財經十一人》,硅料環節前期投資大、生產靈活性有限,最受不了過剩。他表示,今年硅料并未明顯過剩,一些新進入的企業提產速度不及預期,預計總產量約150萬噸(折合約600GW),真正的過剩將發生在明年,尤其是一季度。

    據硅業分會統計,2023年底,硅料產能將達到285.2萬噸。新增產能中,約75萬噸將在四季度投產,由于這部分產能需要時間爬坡,假設2024年不再擴產,2024全年硅料產量將達到230~250萬噸(折合約920GW-1000GW)。2023年12月單月硅料產量或將達到20萬噸,考慮到年底各環節企業都需要清庫存,如果明年一季度再遇上需求淡季,屆時供求矛盾將十分突出。

    2023年上半年,硅料價格猛跌。有市場傳言稱,受降價影響,一些新項目延遲投產,老項目開始停車檢修。呂錦標表示,這些大多是原已計劃好的安排,并非受降價影響。總體來看,年底前預期投產的項目都將正常推進。SMM硅基產業鏈分析師史真偉也認為,這些項目前期已經大量投入,應該會走完最后一步,降價可能會影響明年擴產的項目。“2024年預計還有80多萬噸的擴產計劃將正常推進,這之外的項目,目前看來已經暫停設計委托、主設備下訂、現場土建等實質性推進動作”,呂錦標說。

    相比其他環節,硅料行業的投資回報邏輯和生產特征有所不同。一家頭部光伏企業高管對《財經十一人》表示,硅料是大化工行業,它的投資邏輯和其他環節不同,它的回報周期不是三五年,而是5到10年,同時硅料生產一旦開工,如果再停機啟動,爬坡成本較高,盡量要保持穩定生產。所以硅料出現過剩,會比其他環節壓力更大。

    他還表示,2012年“雙反”和價格競爭讓一批硅料企業退出的一幕當前有可能重演,但激烈程度應該不及以往。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硅料企業也可能通過限產、停機檢修等方式應對。相較而言,其他環節受過剩影響要要小一些,產能調整比較靈活,組件環節受影響最小。

    硅料價格走勢

    當前,硅料價格已經跌回2019-2020年的水平。據硅業分會2023年7月5日數據,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約6.57萬元/噸。這已經觸及很多企業總成本水平。呂錦標介紹,目前硅料環節一般成本水平為現金成本5萬元/噸、生產成本(含折舊)6萬元/噸、總成本(含期間費用)7萬元/噸。史真偉表示,目前一線企業的總成本也要到5萬元/噸,硅料已經沒有太多的降本空間。

    光伏各環節樣本企業平均毛利率變化

    硅料價格回歸正常后,硅片環節的競爭分化將更加明顯。EnergyTrend數據顯示,2023年8月2日M10、G12硅片成交均價分別為2.95元/片、3.9元/片,較1月11日分別下降元0.65元/片、0.9元/片。

    某龍頭硅片企業的高層告訴《財經十一人》,過去兩年,中環、隆基這兩家硅片龍頭的擴產相對保守,而在資本的助推下,很多相對生澀的玩家入場。一些企業內生競爭力不強,行業上行期,可以給資本市場講故事,甚至買了硅料不生產也能賺錢,但當硅料價格下跌,就到了考驗自身產品實力、成本控制能力的時候。

    硅片制造主要分為拉晶和切片兩個環節。有相關企業人士表示,硅片這個環節當前已經過剩,一直是拉晶環節產能大,而且有很多小的硅片廠能夠提供這種加工服務,這類小廠投資成本較低,運營比較靈活,沒有業務的時候就關停干別的,這一環節雖然過剩,但后果不嚴重。

    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誰是王者?

    電池環節的技術路線迭代,是此輪擴產的另一大動力。電池環節處在從P型電池向N型電池轉換的節點。此前在硅片環節,專注單晶技術的隆基就是抓住技術轉換時機一躍成為行業龍頭,當前跨界和擴產的許多企業,也都希望在電池環節重現這一反超。

    據2023年7月國家光伏、儲能實證試驗平臺(大慶基地)發布的2022年年度數據,不同技術路線組件產品中,N型TOPCon組件發電量最高,較IBC、PERC組件高0.5%、2.24%。

    EnergyTrend數據顯示,相比2023年1月11日,8月2日PERC電池片均價從0.8元/W降至0.74~0.75元/W,而8月2日M10單晶TOPCon電池均價約0.8元/W,享有溢價的原因正是因為TOPCon電池有更高的轉換效率。

    因此,目前新增電池和組件產能基本都投向N型高效電池。PERC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效率已經逼近24.5%的理論極限,行業開始探尋下一代電池技術。N型電池相對成熟,發展路徑清晰,其中,TOPCon是主要的擴產方向。

    2022年被業界視作N型電池技術發展的元年。據Infolink的數據,2022年底,落地的TOPCon和HJT電池產能分別達到81GW和13GW,當年整個電池環節產能為590GW;到2023年底,TOPCon名義產能有望達到477GW,將與PERC電池產能相當。

    據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到2023年底,晶科、晶澳、天合、正泰的N型電池產能占比預計將分別達到70%、55%、53%和80%以上。光伏企業在最近三屆上海光伏展會上發布的組件產品中,N型組件占比分別為7.4%、超過60%、超過90%,切換速度明顯。

    某電池企業的市場分析師告訴《財經十一人》,僅從公告口徑來看,TOPCon規劃產能已經超過1000GW,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更新。其中,2023年底預計能投產的大約有470~500GW。

    雖然擴產熱情高漲,但新產能走向量產的難度不小。“據我們觀察,很多預計在今年6、7月投產的TOPCon產能都沒達到預期。TOPCon電池工藝流程較長,電池企業不但需要與產線上的不同設備廠家共同調試設備,而且在產線布局規劃、各環節生產節奏把控,甚至技術工人培訓等方面,都面臨不少難題。要想達到合理的良率、效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上述分析師表示。他指出,今年TOPCon組件出貨量預計約120GW,電池片產量約140~150GW,而今年年底落成的400多GW產能,在明年量產規模上來后,將會對P型電池產生擠壓。

    晶科是當前主導TOPCon產能轉型的頭部企業。2023年5月底,晶科發布了一個龐大的擴產項目,計劃在兩年內投資560億元,分四期建設共56GW的一體化產能。晶科董事長李仙德發表署名文章,提出要“把硬仗的氛圍拉滿”,“任何一場盛宴之后注定迎來一場盛戰”。

    隆基歷來奉行“不領先、不擴產”的原則,雖然在TOPCon產能上也有布局,但擴張幅度并不算大。隆基綠能董秘表示,當前的過剩是階段性、結構性過剩,因此產能過剩與產能擴張并不矛盾,公司的擴產計劃會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和節奏靈活實施,以迎接下一輪產業周期。

    也有隆基人士對《財經十一人》表示,TOPCon是否是一個長生命周期的技術路線還有待驗證,它也可能面臨被HJT或其他技術路線替代的風險,因此隆基同時也在布局新的技術路線研發。

    呂錦標認為,光伏制造產業的擴張只要是建立在技術進步上,就不擔心產能過剩。最怕的是在資本及各方推動下低水平大規模復制,比如不是致力于光電轉化效率的提升,而是在尺寸上標新立異,主流企業產品不是憑技術和品牌可靠性打市場,而是按規格尺寸分陣營,互設障礙,中間產品規格五花八門,讓上下游和配套企業無所適從。

    史真偉表示,此輪洗牌過后,企業向上下游延伸布局的縱向一體化程度可能會加深,一體化可以幫助企業平滑周期波動的風險,提升生存能力。從各龍頭企業的產能規劃來看,補充缺失環節、擴張薄弱環節的趨勢比較明顯。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指出,一體化固然有規模效應、品質管控和追溯性強等好處,但歸根結底是為了成本,成本、效率做不過別人,一體化只會催生產能利用率低的重資產包袱。

    部分龍頭企業各環節2022年末產能

    2023年末預期產能


    某二線光伏制造企業市場負責人告訴《財經十一人》,當前技術迭代比之前任何時期都快。十年前,光伏設備折舊一般按十年計算,現在都是按六年計算。硅片、電池片環節的技術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光伏企業要保持領先,就要不斷新建產線。一些跟不上節奏的中小企業可能就會被淘汰。

    Topcon電池能否革了PERC電池的命,引領下一個時代?或者它只是一個過渡,轉換效率更高的異質節(HJT)電池才是真正的下一個時代,這些都還有待市場去驗證。

    杜邦TEDLAR業務全球光伏市場總監付波對《財經十一人》表示,光伏行業還處在新技術變革的初期,滲透率正趨近拐點,新產品將層出不窮,新產能將不斷擴張。新一輪擴產將把一體化制造模式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但一旦新技術導致變革,又將再次打破產業鏈格局。

    被視為HJT獨角獸的華晟新能源董事長徐曉華對《財經十一人》表示,異質結技術的設備和物料供應鏈都已經產業化,但設備供應量和物料供應量相對有限,不會出現像Topcon技術那樣一年幾百GW的擴張,預計2024年的擴產規模在50-80GW,那時異質結產品的競爭力將開始顯現。

    倘若Topcon在未來幾年成為主流,面臨過剩淘汰危機的就會是PERC產線。在當前,PERC電池依然有著成本優勢。倘若異質節電池更快的進入市場,當前擴產的主力TOPCon產能又可能面臨過剩風險。

    這正是光伏行業的激動人心之處。面對的是全球大市場,技術在不斷迭代,市場在不斷擴大,機會一直都有,沒有誰能夠一家獨大江山永固。

    作者:韓舒淋 鄭慧 徐沛宇 來源:讀數一幟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毛片手机版在线看|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特级全黄一级毛片视频| 人人洗澡人人洗澡人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日本免费电影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丝袜女警花被捆绑调教|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99re国产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网站| 里番本子库全彩acg亚洲|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视频播放网站| 金瓶全集漫画1到22回无遮|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 玉蒲团之偷情宝典|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欧美aaaaaaaaaa|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男人j进女人p免费动态图|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欧美极品欧美日韩|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本一二线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天堂网| 国产麻豆媒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琪琪狠狠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