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此同時,無論是全產業鏈企業還是單產業環節企業,除了抵御波動性風險以外,必須每一個環節都得做得很好,只有都在平均水平以上,才有可能活下來,也才談得上活得好的問題。
對于行業出現嚴重的內卷,伍學綱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各種因素導致的整個供應鏈的劇烈波動,二是整個大環境中熱點產業不多,導致光伏和儲能投資出現過熱。
“過熱帶來的必然后果就是要卷一下,否則沒人出去。就像一個魚塘只能養這么多魚,能吃到的食物是有限的,魚多了那肯定是要死掉一些,才能把資源有效利用。”
“行業的發展,最終還是得服從市場需求。目前市場需求的增量還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這種波動。一旦市場需求增幅放緩,行業內卷可能會更加激烈。”
據伍學綱介紹,目前市場上有一種關于行業內卷的看法:首先遭受內卷影響更大的可能是只有組件產能的企業,然后是只有電池和組件產能的企業,再然后到拉晶加切片加上電池和組件產能的企業,最后是到加上硅料全產業鏈四個環節都做的企業。
在他看來,光伏產業遲早會變成一個正常的產業,激烈的競爭和一層層洗牌是一個必然過程,企業需要適應這個市場,而不是盲目地冒進或者焦慮。
02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企業競爭比拼的,已不再是產品和技術這些基礎的東西,而是組織的協同效率。”
伍學綱表示,企業的協同效率需要做到多個環節的有機聯動,還要能有效抵御整個供應鏈的波動,這需要企業持續的建設和不斷積累底蘊,包括團隊實力、團隊效率、供應鏈網絡、品牌和服務體系的建設等等。
“企業的組織協同能力其實從市場價格也可以倒推出來,看一下企業的報價,大概就能算得出來它是一個環節有利潤,還是兩個或三個環節加在一起才有利潤,這可以評估其組織協同效率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在伍學綱看來,這也正是很多跨界而來的新進入者和盲目向上下游擴張的企業往往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很多企業其實很難做到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你稍微手腳慢一點,沒匹配上供應鏈,物流沒跟上,各環節稍微有點錯位,可能你想象的利潤就沒有了。”
“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最優化的企業,當然能取得優勢。但光伏技術的迭代非常快,導致企業原有的優勢很容易被覆蓋,加上整個產業鏈條比較短,供應鏈相對很多制造業來說沒那么復雜,所以估值和價格成本都非常清晰,較難以產生溢價和附加價值。”
價值的透明化,成本的透明化,快速的技術迭代,高度的自動化,使得產能可以快速實現擴張,這些要素的疊加,似乎也導致了光伏企業難以建立起有效的競爭門檻。
但在伍學綱看來,其實現有光伏龍頭企業已經在逐漸形成自己的護城河。比如,有的企業是多年下來的資源和利潤的積累,有的企業是一體化的管理水平,有的企業有非常好的電站建設經驗,各有長袖善舞之處和生存基礎。
“跨界玩家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包括技術人才、團隊組織能力、海外渠道、一體化的運營與管理等等,這些需要沉淀和經驗積累最終形成的組織效率,就是護城河之一。還有投資設備廠商,是第二條護城河。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和生產基地的全球化布局,則是第三條護城河。”
“很多新進入者也紛紛在美國、歐洲或者東南亞建廠,那么,這些能力,他們都準備好了嗎?”
“就像我們做硅片薄片化,你可能看到的是切片環節的技術,但是,什么樣的薄片放到電池環節碎片率最低?做成電池后封裝組件良率最好,還能兼顧效率?后期使用中不易隱裂?等等。實際上,這是一整套的連續性生產的最優化選擇,它不是隨便切一下切到最薄就行了,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數學問題,而是一個非線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