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由于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IRA)為可再生能源制造提供大量補貼,吸引了大量光伏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建廠。
但今年隨著美國大選變故,特朗普的上任幾率大幅提升,已經有許多歐洲光伏企業開始猶豫在美國的建廠計劃了,其中,不少歐洲光伏企業選擇放緩建廠計劃。
為啥呢,因為特朗普對可再生能源不感興趣,將拜登的氣候策略視為“綠色新騙局”,不僅如此,特朗普在7月初還曾放話稱“上任的第一天就會廢除拜登的電動汽車政策。”
不過,從美國一貫的作風看,每一個新的政策落地前都要經歷兩黨之間的來回拉鋸戰,因此特朗普上任后廢除拜登的全部氣候補貼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會經過一番拉鋸戰,以及討價還價后,對一部分激勵政策和補貼進行縮減或者限制。
咨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指出,雖然完全廢除《通脹削減法案》的可能性不大,但特朗普政府仍可能危及對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充電、太陽能和能源效率的激勵。
而根據Wood Mackenzie公司的估計,到2050年,預計將有1萬億美元的低碳能源投資面臨風險。
多家歐洲企業開始打“退堂鼓”
在這一不確定性背景下,已有多家歐洲光伏企業對赴美建廠計劃產生了猶豫。
例如,德國太陽能公司SMA Solar上個月發布盈利警告,聲稱美國市場可能發生變化,該公司原計劃在6月底之前敲定美國工廠選址,目前公司稱仍在評估中。
盧森堡的氫能公司H2Apex此前也受到《通脹削減法案》吸引,計劃在美國建造一個氫氣罐生產廠,甚至開始與潛在客戶開始了談判,但在今年2月份,該公司取消了該計劃,理由同樣是擔心特朗普贏得大選。
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Peter Roessner表示,若特朗普上臺,其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將面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需要權衡一下,是否值得做出這樣的賭注。
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和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可能是民主黨候選人,在氣候問題上與拜登的觀點相似。然而,羅斯納的平價反映了歐洲清潔技術公司對特朗普總統任期可能意味著什么以及他們如何為這種情況做準備的焦慮。
不過相較于歐洲光伏企業,中國光伏企業卻態度截然相反。在《通脹削減法案》頒布之后不就,不少中國企業就宣布赴美建廠,并且發揮了中國企業的效率優勢,截止目前多個工廠即將投產。
赴美建廠的中國光伏企業
據7月份的一份報告,到2025年,中國企業將在美國本土擁有至少20GW的年太陽能組件產能,足以服務約一半的美國市場。
例如,隆基綠能已經與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合資建立了一個5GW光伏組件廠,預計今年年底投產,該公司還計劃在美國建設光伏電池工廠。
天合光能今年也計劃在德克薩斯州新建一家5GW的光伏組件廠,將于今年開始生產,據了解,天合光能向美國市場供應光伏組件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目前也在籌劃一個電池廠來給德克薩斯州的組件廠供貨,已經處于工廠選址的最后階段。
晶科能源于2018年在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開設了一家400MW的光伏組件廠。該公司在去年宣布計劃投資5200萬美元,到2026年底將美國基地的產能提升三倍,并在今年4月舉行了擴建典禮,公司高層在典禮上宣布,該工廠將很快雇傭600名員工。
晶澳科技在去年表示將斥資6000萬美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造一座2GW的太陽能組件廠,預計將創造600多個工作崗位,并于今年開始生產。
非上市企業中,潤陽新能源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建造一座5GW的組件工廠,該工廠將于今年夏天開始向客戶發貨。此外,潤陽也在籌劃新的擴產,預計將增加1500個工作崗位。
另外,博威爾特太陽能投資2.94億美元,在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新建一個2GW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工廠,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另外,伯維爾特還計劃建造一座2GW的電池工廠,將于2026年開始生產。
昊能光電目前也在南卡羅來納州奧蘭治堡投資3300萬美元建造一座1GW的工廠,預計將創造200個就業機會。
目前赴美建廠的中國企業主要投資光伏組件生產,通過進口光伏電池然后在美國組裝成組件,并獲得可再生能源制造補貼,低成本的光伏組件受到本土光伏項目開發商的歡迎。
另外,美國一些州政府對中國企業赴美建廠表示歡迎,其中包括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在內的中國企業設廠的地方和州官員對這些投資表示歡迎。
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在建廠和建立供應鏈方面擁有更多經驗,可以幫助本土光伏制造業成熟,同時還能提供就業。
一些企業認為,無論政治發展如何,美國未來仍將是一個重要且足夠大的市場。
作者: 來源:SOLARZOOM光儲億家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