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榮(化名)名片上的頭銜是江蘇某海外上市太陽能光伏企業的財務總監,但從行使的職責來看,他更像公司的副總裁。
他現在全面負責公司的銷售風控及資金事務。公司的資金安排、貸款結算等,他擁有絕對的主導權。雖然自稱算不上光伏產業中的老資格,但這個行業發展最輝煌和最窘迫的時期,史小榮都經歷過。
記者造訪當天,某國有銀行兩位女信貸員恰好應約來訪。史小榮介紹,公司一筆授信5000萬元的尾款即將發放,銀行例行做貸前檢查。與信貸員說說笑笑時,史小榮眉目間仍有一絲無奈:“大家都說光伏行業是敏感行業,但在我看來,經濟下行遠未見底,用電量數據及秦皇島等地的煤炭積壓情況,都很能說明問題。”
雖然是新興產業,但中國光伏產業難以擺脫產能過剩的夢魘。
據統計,除去硅料外的光伏組件產量,中國占到了全球的70%左右,而江蘇省又差不多占中國的70%。史小榮認為,這兩個70%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產能過大,國內消費跟不上,完全依賴出口既會失去定價權,又可能遭到競爭對手的嫉恨。“你看,美國完了是歐洲,歐洲完了又是印度,大家都在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反傾銷,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不好過。”
在史小榮桌上,記者看到厚厚一疊“熱烈歡迎國家開發銀行總行領導蒞臨指導”的公司情況匯報材料。史小榮透露,這幾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各類銀行的“檢查”,政策性銀行貸款現在是公司資金最主要的來源。
數月前,史小榮曾興奮地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正在申請建設光伏電站,估計9月份就可獲批。而此次與記者見面時,他遺憾地表示:“建一個電站太難了,46個章啊!七局一部委的這8個章都還沒蓋全。”
他認為,現在光伏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解決之道在于落實十二五規劃的20GW電站安裝量任務。到2015年底還有3年多時間,每年4、5GW的電站項目落地在他看來過于樂觀。
另外,史小榮還認為,對于無錫尚德、江西賽維這些“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如果政府繼續施以援手,而不是讓市場規律去自然淘汰,只會把更多運行相對健康、不盲目擴張的企業拖下水,除了延續低價競爭別無他法。江蘇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所以成本最低。但現實情況卻是光伏產品售價與成本非常接近,導致所有企業都虧損。“不虧損的肯定是報表造假。”他說。
光伏行業從盛極一時到陷入目前的窘境,常讓史小榮想起自己20年前在一家國有手表廠的經歷。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我國手表制造業由強轉衰,各大手表廠紛紛破產倒閉。
雖然兩大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及產業特點并無多少相通之處,但史小榮擔心光伏行業會重演手表制造業由輝煌到沒落的歷史,因為中國制造有重生產輕消費的“傳統”,加上產業政策不夠前瞻,隨著歷史車輪向前,很多行業就這樣被無情地碾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