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海外“主戰場”狀況頻出
自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后,光伏市場形勢便急轉直下。
美國對我光伏“雙反”初裁
美國商務部5月17日宣布,經初步裁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商或出口商在美國銷售這種產品時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達31.14%至249.96%。
這意味著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特別是太陽能電池產品將完全排斥在美國市場之外。09年至11年,我涉案產品對美出口金額分別為6.4億美元、15.06億美元和31.17億美元。此次關稅決定將影響到59家中國太陽能公司,如果每片出口美國的光伏電池按1美元來算,加上稅收后,進入美國市場,價格就上漲到1.3美元以上,中國產品將完全喪失競爭力。
歐盟反傾銷“伏”擊中國光伏企業
歐盟委員會9月6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晶硅電池、組件、硅片發起反傾銷調查。這起涉案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案件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起貿易爭端。據中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目前,歐洲是全球光伏產品的最大市場,也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歐盟一旦征收高額反傾銷稅,中國光伏產業將遭受滅頂之災,大批企業將有破產之憂,約30萬從業人員將受到嚴重沖擊。
歐企對華光伏產業再“開火” 申請反補貼調查
正當國內光伏企業忙于應對不久前歐盟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之時,歐洲光伏業再燃戰火。昨天下午,以Solar 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 ProSun)在官網上發布聲明,稱已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開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
印度或跟風對華光伏反傾銷 多米諾傳至新興市場
近期的光伏行業可謂哀報頻傳,來自大洋彼岸的反傾銷硝煙彌漫,這邊廂的印度也在醞釀燃起禍端。有媒體報道稱,印度反傾銷局9月12日收到印度業界申請,對原產于馬來西亞、中國、中國臺北和美國或從上述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或部分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
在全球光伏產業陷入困頓的背景下,反傾銷“多米諾骨牌”效應或將傳導至亞洲新興市場,其深遠影響或在于導致中國企業近年來開拓海外新興市場的努力付之一炬,中國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的地位或將不斷受到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