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去十年來,如果有一個行業籠罩的光環能與互聯網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個行業的造富能力能與互聯網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個行業吸引資本的能力能與互聯網相媲美,一定是光伏。
什么力量,讓新能源變老?
兩家迅猛崛起的明星公司,
緣何以同樣的速度墜入深淵?
政府主導式的創新,
能從這場代價昂貴的游戲中學到什么?
記者:“現在在這段時間,你要我說什么?”9月底的一天,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施正榮的聲音沙啞而疲憊,電話接通時,他正在無錫至上海的高鐵上。
連日來,這位49歲的昔日中國首富一直在為尚德電力—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光伏企業的生死存亡而奔波。下半年,他連續寫信給江蘇省政府高層和國務院領導人求救,但得到的反饋并不樂觀。尚德負債累累,市場卻增長乏力,美國與歐盟的光伏“雙反”令這個光伏帝國搖搖欲墜。
施正榮并非第一次陷入困境,回國創業11年來,他不止一次遇到麻煩。但他承認,沒有哪次像今天這樣命懸一線:債務龐大、持續虧損、高管紛紛出走、美歐雙反……“內憂外患”是尚德的最佳注腳,“我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他告訴記者。
證券市場也見證了這家中國明星公司的跌落。尚德電力(NYSE:STP)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已由2007年底最高每股86美元,一路下跌到目前低于1美元。由于截至9月10日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尚德收到了紐交所的退市警告。
相比尚德,位于產業鏈上游的光伏行業另一巨頭賽維LDK處境更加兇險。這家以高速擴張著稱的光伏企業不得不為它的進取心埋單—其負債率高達驚人的93%(截至6月30日),這讓它背負了巨大的償債壓力。僅在今年,賽維就將有大約20億美元債務到期,但截至6月30日,其手頭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只有2.962億美元,破產之憂更甚。
過去十年來,如果有一個行業籠罩的光環能與互聯網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個行業的造富能力能與互聯網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個行業吸引資本的能力能與互聯網相媲美,一定是光伏;而如果有一個產業激發地方政府的追逐熱情超過房地產,一定還是光伏。尚德與賽維曾經是這個朝陽產業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兩家代表性企業,可并稱光伏“雙雄”。兩家企業的創始人—施正榮和彭小峰都是新生代企業家,他們本人,及其所創建的公司,對行業前期發展起到了標桿作用。
如今,“雙雄”跌落神壇,生存堪憂,其中自然有創業者個人的決策失誤與性格缺陷,但對一個只有十多年歷史的新興行業,兩家起步早、實力強、追捧者眾的公司迅速“早衰”,卻凸顯了這一行業不同尋常的畸形狀態。
中國光伏行業面臨的是一幅悲喜交織的奇幻景象。喜的是,短短幾年間,中國光伏產能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組件生產商中國包攬了前五名;悲的是,在歐美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大背景下,整個光伏行業陷入大潰敗,幾大巨頭都接近資不抵債。這實際是在為產業爆發期積累的矛盾埋單,一方面,政府鼓勵光伏企業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在上網電價、并網等問題上遲遲未有大動作。
產能擴張的無序與失控,以及由此帶來的國際反彈,最終成為壓倒“太陽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這次歐盟反傾銷立案,最終變成一個征收高稅率的定案的話,對中國光伏產業影響是巨大的。可能會引起50%—60%的企業破產倒閉。”常州天合光能CEO高紀凡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
如今,尚德與賽維的命運已不掌握在施正榮與彭小峰手中,而是取決于政府、銀行的支持力度。令人感嘆的是,他們創業之初的命運,同樣掌握在這兩者手中。“他們演繹了中國新興產業泛濫的一個悲劇。”無錫市政府一位官員向記者直言,企業走到現在,政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