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兩家企業不僅所需資金上百億計,更大的問題是,光伏市場相比2008年產能更加過剩,蕭條已持續近兩年且短期恢復無望,而上一次危機僅半年時間市場便復蘇,需求甚至一度暴漲。“2008年,施正榮的狀況只是看著困難,因為2006年上市后資金充足,因此動不了筋骨,而今年的困難是真困難,已經奄奄一息,他還能不能翻身,完全不好說。”上述無錫市政府官員透露。
擺在施正榮面前最大的難題是,至明年3月,尚德到期短債高達15.75億美元,可轉債達5.11億美元,總計20.86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尚德2011年全年營收的七成。他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為這些債務找到“買家”,甚至為此進行企業重組。
“賽維、尚德為什么今天會遇到這么大的困難,因為他們的債務太高了,看他們欠多少錢就知道了,賽維是中國所有的太陽能企業里面欠錢最多的,排名第二的是尚德。” Solarbuzz中國分析師廉銳告訴記者。
最主要原因是光伏市場增長放緩前,尚德、賽維連續負債擴張。僅2011年,尚德就將光伏產能從1.8GW擴大到2.4GW,而增加的0.6GW相當于國內2010年光伏并網發電總的裝機容量。結果,去年尚德電力凈虧損達10億美元,賽維則虧掉了54億元人民幣。
美國芝加哥一家貿易公司負責人向本刊描述了他眼中的尚德,“現在市場上對尚德的理解是,尚德早晚要破產!這個概念對不對不知道,但給人的印象是尚德正在走向自殺。”
他說,2011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開展“雙反”,受美國懲罰性進口關稅的影響,尚德等企業利潤急劇縮水,很多小企業猝死。當時駕駛尚德在高速路上飛馳的施正榮并未因此剎車,尚德一度進行自殺性銷售,賠本的同時擴大產能,這直接加劇了尚德目前的困難。
更嚴峻的是歐盟對國內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尚德公關經理張建敏對本刊表示,歐洲市場占尚德銷售的45%,美國占20%,其它包括中國、日本、中東、非洲等地區占30%多。歐洲若啟動雙反,則是對尚德的致命一擊。
不僅如此,印度業界正向印度反傾銷局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等地或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或部分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而對印出口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企業中,尚德的出口量最大。
為了渡過難關,在9月中旬召開的賽維LDK股東大會上,賽維宣布已向所在地新余市政府轉讓了一部分房地產物業和土地使用權以籌集資金。而更早的時候,新余市政府還被指以財政收入為賽維的信托貸款兜底,江西省政府有關部門也曾牽頭國開行江西分行等機構提供過20億元的周轉貸款。
所有這些不過是杯水車薪。“一個幾百億規模的大洞,靠這么點小補丁就能補得過來嗎?”一位光伏業內人士無奈地搖搖頭。“要知道,整個新余市的財政收入一年也就一百來億。”
燃燒的欲望
冬天的痛苦,是在為夏天的錯誤埋單
雖然行業處于低谷,不過作為創業者,施正榮和彭小峰在上升期的幾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錯誤決斷,是他們在冬天感覺格外寒冷的重要原因。
施正榮性格比較內斂,一位光伏專家告訴本刊記者,十年前施正榮剛剛回國創業,他專程前來拜訪,設宴款待之余,為了活躍氣氛,不知哪一位提議讓這位“洋博士”唱首歌,“小伙子很靦腆地唱了一首歌,很不好意思。”但是隨著尚德光環越來越耀眼,他也逐漸對各種場合都能應付自如,在幾千人的大會上唱錫劇也能有板有眼。
很多人接觸施正榮后,都覺得他更像一個科學家,而非一個成熟的企業家。施正榮對此并不抗拒,他甚至一直非常享受科學家的身份,以及由科學家向企業家“跨界”的感覺。
“中國對世界光伏產業做出了很大貢獻,而我們讓這個產業的發展過程縮短了不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