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火電項目布局,華能在明晰功能定位的基礎上,有效參與關鍵路徑上的鐵路、港口和航運項目投資,構建了穩定可靠的電煤運輸保障體系。
橫向延伸,提升科技引領作用。華能加大科技投入,在清潔發電、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等方面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在潔凈煤發電、新能源、節能環保和信息化等領域形成圍繞發電主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華能還通過并購、合資等資本運營方式,將產業鏈擴展到盈利能力比較好的煤炭及港口航運等發電基礎保障產業;收購境外盈利潛力較大的發電企業,與公司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相結合,提升盈利水平。華能通過收購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100%股權、收購國際電力公司50%股權,實現境外資產由點到面的延伸。
轉方式: 打造企業新優勢
2012年9月6日,華能又一朵清潔能源“金花”盛開—糯扎渡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這是華能綠色發展之路上又一重大成果。觀察華能電力產業10年發展藍圖,不難發現,華能新征程的起點是清潔,方向是綠色,路線是領先、高效。
—大力發展水電。在小灣、糯扎渡水電站,華能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把中國水電(3.22,-0.03,-0.92%)建設推進到世界水電前列。截至2012年9月底,華能擁有運行水電裝機達到1343萬千瓦。
—加快發展風電。華能在東北、江蘇、內蒙古、華北、新疆及甘肅等地區推進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開發建設,截至2012年9底,風電裝機規模達到807萬千瓦。
—積極發展核電。華能牽頭建設的具有第四代核電技術特征的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因地制宜開發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華能積極開發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等清潔能源發電技術,華能南澳風電場建成我國第一個商業運行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華能格爾木光伏一、二電站現已建成投產。
而對于占公司總裝機八成多的火電,華能將棋子落在了“優化”上。一是采用大容量高參數的清潔高效發電設備。到2012年9月底,華能60萬千瓦等級及以上火電機組容量占火電裝機比重達到46.8%。華能的供電煤耗2011年達到318.68克/千瓦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克左右。二是加大研發,使技術水平站在最前沿。華能制定了“綠色煤電”計劃,正在天津建設25萬千瓦級IGCC示范電站,此舉將進一步研發近零排放燃煤發電技術,建設40萬千瓦級綠色煤電示范工程。
到“十二五”末,華能可控發電裝機容量將突破1.5億千瓦,低碳清潔能源比重超過25%;可控煤炭年產能突破1億噸,供電煤耗降至317克/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