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能源之一,暫停許久的核電建設審慎重啟。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三大基調:穩妥恢復正常建設。合理把握建設節奏,穩步有序推進;科學布局項目。“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提高準入門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
會議強調,發展核電,必須按照確保環境安全、公眾健康和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把安全第一的方針落實到核電規劃、建設、運行、退役全過程及所有相關產業。
王仲潁說,這是我國首次明確提出內陸地區不安排核電項目。“核電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可逆轉。強調核電安全第一,非常必要。”
史丹說,核電的發展必須采取萬無一失的方法,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但安全不是不發展。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15%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核電是最有潛力的一種清潔能源。
關鍵點五:煤電油氣價改將提速
油氣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也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國家發改委此前曾多次表示,汽柴油價格改革方案將擇機推出,改革方向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的透明度。《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指出,我國將推進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點領域改革,理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電力體制改革是當前我國能源體制機制中最需要推進也是面臨阻力最大的難題之一。應該盡快解決市場煤和合同煤雙軌制的問題,進一步落實煤電聯動機制。
天然氣價格改革方面,自去年年底以來,廣東、廣西兩地率先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東方油氣網天然氣分析師呂穎表示,根據政策釋放的信號,未來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國內廣泛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的機制,促進國內天然氣的合理消費。
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有望不斷深入,穩妥推進,但改革具體推進到何種程度需要綜合考慮內外部各種條件的成熟度。
關鍵點六:厘清幾大核心問題
其一,明確了能源供需總量和結構優化問題。改變敞開口子供應的格局。無疑,能源供需平衡分析及結構優化是能源規劃的重要基礎。能源規劃綜合分析了國民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等對社會能源需求總量和用能方式的影響,并綜合考慮環境保護、能源替代、科技創新、能源效率等多種因素,對能源需求進行預測分析。
其二,強調了能源發展的主要約束性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能源產業建設發展的速度顯著加快,能源資源、環保、水資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是影響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約束性因素,且這些因素的約束作用日益顯現。
所以,要實現能源資源永續利用,則必須走節約能源的道路,提高能源使用和利用效率。國家也鄭重承諾,到201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
其三,提出了能源運輸通道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能源運輸通道體系建設直接影響我國能源供給的安全性、經濟性,能源規劃指出應該加強鐵路、公路、港口、輸油(氣)管道、超(特)高壓輸電線路等建設。
其四,指出了新興能源優先發展的領域和戰略任務。規劃在分析了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對新興能源主要品種從技術、經濟、市場、安全、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遴選出我國近中期新興能源發展的優先和重點領域,比如將風電、光伏發電、潔凈煤技術等列為重點開發的能源領域。
其五,對智能電網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