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江蘇無錫,新華路9號,在落日的余暉之中,尚德總部的標志性建筑——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生態辦公大樓,依然格外引人注目。這棟2007年底動工、2009年初落成的大樓,當時的造價約為2億元人民幣。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棟很漂亮的總部大樓,造價非常之高。”2009
尚德,已命懸一線。但截至目前,在地方政府、債權銀行、董事會、高管團隊等各種力量的激烈博弈之中,對尚德的拯救方案,卻遲遲未能出臺。而此前的10月下旬,同樣面臨破產危機的賽維LDK,已宣布“國有化”。
“尚德的情況,要比LDK要好很多,但它的情況,要比LDK復雜。”11月初,尚德一家主要債權銀行的業務負責人張明對本刊記者稱。之前的三個多月間,這家如今身陷經營危機的昔日明星企業,始終被“與政府交惡、董事會內斗”等各種傳聞包圍,而創始人施正榮,亦面臨“戰略失誤、管理混亂”,以及“掏空上市公司、為一己私利置尚德于不顧”等諸多指責。
在一位當地政府官員看來,“對于尚德的拯救,不到緊急關頭,各方是不會愿意妥協和讓步的”。那么,在最危險的時刻到來之前,誰,將會以何種方式,重新玩轉尚德?
創始人隱退
彼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施正榮將會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繼續掌控尚德。
2012年8月之前,盡管經營危機早已顯現,但彼時,在整體低迷的中國光伏行業,尚德依然被視為最為優秀的企業之一。但7月的最后一天,尚德的一紙公告,最終擊破了這個神話。
7月31日,尚德公告稱,其外聘的顧問在對其持股80%的“環球太陽能基金”(GSF,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和運營的投資)進行盡職調查時發現,GSF為尚德提供的約5.6億歐元的“反擔保”,可能并不存在,并將對此展開調查。
此前,GSF一直是尚德和施正榮的“得意之作”。2009至2011年,尚德通過向GSF出售電池組件,分別獲得1.158億美元、1.974億美元和3360萬美元的營收,而其所持GSF股權的“增值”,也為其財報加分不少。2010年,尚德實現了2.62億美元凈利,其中,GSF股權“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非現金收益”就高達2.5億美元。
作者: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