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主辦方給我這個機會。我的題目叫全新能源架構。
今天我的介紹分三部分,回顧一下今天面臨的能源環境帶給大家的挑戰,第二介紹一下研究報告通過對能源結構績效指數的衡量,得到的發現,第三,針對中國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首先看一下目前能源環境。整個能源行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來自于三個方面:一,能源供應成本的不斷上升,2001年到2015年,能源供應基礎設施的投資超過38萬億美元,過去十年中能源價格指數在不斷的上升,超過了300%。在能源獲取和安全方面,資源還是比較匱乏。09年到2035年能源需求預計增長40%,其中的90%的能源需求預計是來自于非OECD國家。第三方面就是氣候表面,根據目前排放量的曲線,樂觀的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3.5度。
大家來看一下曲線。從2000年以后開始,經濟進入了所謂的超級循環周期,出現了歷史性的高速增長。這輪增長是由于經濟的貿易量高投資率城市化和科技創新帶來的,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進入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期,并且正在加速推動城市化的進程,所以帶來了能源價格指數的飛速增長。大家可以看到,從2000你到現在,能源價格攀升了三倍以上。第二個曲線展示給大家的是碳排放曲線。從2000年以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高速的增長,可持續發展的挑戰非常大。第三個數據展示的是從2000年以來資源需求也是增長強勁,這個趨勢很可能持續到2030年。與其全球能源需求從現在到2030年間增加30%以上,而亞洲占到未來需求增長的60%以上的份額。預計全球每年將需要投入一萬多億美元方能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市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轉變現在能源的生產傳輸消費方式,建立新型的能源架構。顯然我們已經無法繼續依賴于現行的能源架構,只有通過系統的方法實現能源結構的適當平衡,才能確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這種調整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技術投資,還需要有全球性的參與。不僅是滿足當前的能源需求,還要放眼未來。這個圖表中列式了新的技術創新,全球未來的能源架構將呈現低碳、電氣化、高效和分散化的特點。目前國際能源署也在積極研究,為當今瞬息萬變的能源問題提供應對之策。例如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剛才介紹的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部署,如何影響到未來電力系統的運行。電力的配送體系能否適應未來電動汽車發展的需求,是否應擴大燃氣管網覆蓋面,智能電網將增加還是減少消費者的電費支出?對上述的問題不可孤立的看待,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應展開合作,從而滿足安全且可持續的能源目標。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全球能源架構這個概念。能源問題是一個由經濟、環境和能源安全構成的三角關系。能源架構的設計應該平衡三個角之間的關系,以環境可知道發展的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發展,為全人類提供可用能源,并保障能源安全。當前由于能源安全和含量問題日益突出,包括應對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解決能源三角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