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EMI全球2000余家國際會員企業中,有超過60%的會員從事平板顯示/觸摸屏相關的產品開發,這是SEMI中國作為FPD China展覽和中國平板顯示/亞洲信息顯示會議CFC/ASID主辦方,7月18-19日在深圳舉辦“SEMI中國觸摸屏產業發展論壇”大獲成功的基礎,包括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應用材料、杜邦、南玻集團、合力泰、歐菲光、Broadcom、Synaptics、北儒、電氣硝子、First Technology、易天自動化、信義玻璃、金龍機電等中外眾多平板顯示知名企業的參與,這是SEMI迎合業界需求切入觸摸屏領域成功邁出跨界的第一步。
觸摸屏技術通過與輸出顯示裝置整合而煥發出新的活力,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增長,決定了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將成為觸摸市場最主要的成長動力,進而構造出更加豐富的產業群。隨著觸摸屏產業逐步壯大,終端應用對觸摸屏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技術方向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OGS、On-Cell、In-Cell等技術各有千秋。誰會最終勝出,還是割據市場?是時下產業熱門話題。
SEMI認為,智能終端市場差異化會決定觸摸屏市場多樣化局面,滿足輕薄化、高靈敏度、多點觸控且低成本的產品將會成為未來觸摸屏的主流市場。在當下的產業鏈格局中,成本控制、良率提升、觸摸技術路線、關鍵設備與材料的國產化替代,依然是大多數業者所關注的話題。此外,觸摸屏與顯示屏的產業鏈整合也是平板顯示產業重要發展方向。隨著觸摸屏產業逐步壯大,終端應用對觸摸屏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技術方向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未來智能終端市場差異化會決定觸摸屏市場多樣化局面,滿足輕薄化、高靈敏度、多點觸控且低成本的產品將會成為未來觸摸屏的主流市場。在當下的產業鏈格局中,成本控制、良率提升、觸摸技術路線、關鍵設備與材料的國產化替代,以及面板制造和觸摸屏制造的整合,都是大多數業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面對在觸摸技術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的日韓企業和臺灣廠商,中國大陸觸摸屏供應鏈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并取得一定的技術優勢。國內企業逐漸完善觸摸屏產業鏈,實現國產化替代,已經切入包括觸控面板、解決方案、關鍵設備、關鍵材料、觸控IC等領域。而上游材料企業,如玻璃、靶材、ITO膜等也實現了對日韓企業壟斷的突破,觸摸屏貼合推動了產業鏈一體化進程。
中國是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大國,尤其在以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智能終端所需要的玻璃、驅動IC芯片、加工設備、ITO膜等各類材料,已完全可以實現國內自主供應。相信后續的國際觸摸屏市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呈現出日韓、臺廠和大陸廠商并重的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如何準確的把握觸摸技術路線和標準前沿,將對每一家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
多種觸摸屏技術的比較和展望、面板制造和觸摸屏制造如何整合?由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世穎主持的圓桌討論,就是圍繞以上觸摸屏熱點話題展開:
In-cell、On-cell、OGS最終誰會成功取決于成本的高低,而輕薄化與低成本,則是觸控面板設計的最重要追求,這是現場專家得出的共識。隨著高端智能手機超薄便攜競爭加劇,一體化觸控成為各方著力的方向,On-Cell、In-Cell、OGS的技術之爭越加激烈。來自京東方的技術專家吳俊緯,從On-Cell和In-Cell兩種技術的主要結構簡介、整合式觸摸技術的優勢、技術發展走勢等多角度,深刻剖析當下顯示面板制造商的觸摸技術開發現狀。
而針對OGS技術話題,與會專家認為,OGS出現后傳統外掛式觸摸屏還是會有一定的市場,因為盡管OGS良率好但其強度卻是個瓶頸,所以OGS也有可能只是個技術性過渡,特別是二次鋼化不利于量產因素,其未來的生命力值得懷疑,而柔性TP則被看好。同時,在In-cell、On-cell取代外掛式TP問題上,有專家認為:高階產品會在三年內逐漸實現替代,而在低階市場上還看不到替代的時間表。不過,隨著材料技術的突破,石墨烯等新材料會帶來觸摸屏革命性的技術進步。綜合市場和技術各方優勢資源而言,與會者一致認為,觸摸屏產業就是為國內企業量身定做的!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扶持,由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冰掛帥的合肥市電子信息產業投資環境介紹,也吸引了到會業者強烈關注。因為,畢竟中國大陸第一塊TFT-LCD6代線液晶屏、中國大陸第一座6代TFT-LCD玻璃基板熔爐、中國大陸第一塊50英寸全高清等離子顯示屏均誕生在合肥。而京東方合肥TFT-LCD6代線的建設,更為合肥打造完整平板顯示產業鏈打下了基礎。
隨著液晶面板及觸摸屏產業在中國的不斷成長,中國對國際上游供應商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上游供應商來中國布局的速度也在加快,而這正是SEMI中國服務于當地產業健康、科學發展的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