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盛弘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盛劍明
文/吳軍杰
對于“血戰正酣”的光伏逆變器行業而言,其中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或許更具有深入觀察的價值,由此不僅可以更透徹地理解這個行業目前的競爭態勢,或也更有可能發現未來的創新趨勢。
因為,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除了創新,跟隨者其實別無出路。
相對于年出貨量動輒吉瓦級的行業龍頭而言,一直保持光伏逆變器年出貨量在200兆瓦左右的深圳市盛弘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弘電氣”),無疑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業。不過,盡管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盛弘電氣卻一直都保持著年均超過50%的經營增長,并已在一些創新的產品領域內成為了國內市場的隱形冠軍。
在盛弘電氣的總經理盛劍明看來,無論是對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的刻意控制,還是基于新能源與電能質量管理、智能電網技術方面的融合創新,其實都是盛弘電氣的主動突破與布局。
或也正是因此,在談起光伏逆變器市場的價格“血戰”時,曾先后在華為和艾默生等世界級企業的電力電子產品部門熏陶多年盛劍明,才能夠始終保持著不疾不徐的語調,似乎是在談論著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行業。
《太陽能發電》雜志:您如何評價當下的光伏逆變器行業?在如此激烈的價格戰中,盛弘電氣為什么還能夠保持持續的增長?
盛劍明:光伏逆變器已經是一個不太健康的市場了。行業內現在主要是一些上市公司在玩,他們可能是想通過這種殺價的方式把一些企業擠出去。從競爭的角度這也沒什么不可以,市場經濟就是這樣,一定要淘汰一些企業。
可關鍵在于,價格低帶給客戶的價值就是最優嗎?而洗牌結束之后,是不是大家就會恢復理性的狀態,也值得考慮。價格往下走容易,再往上走則很很難。
換個角度來看,市場容量就這么大,大幅度降價其實是一種自殺行為。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是不會這樣血拼價格的,一定是到一個合理的毛利水平就不會再往下走。而我們這個市場,似乎一直都缺乏這樣的底線。
面對惡劣的價格戰,盛弘電氣不會跟風參與,我們相信客戶最終只會為好的產品買單。目前行業內低毛利加上回款周期長,如果導致企業倒閉,這才是真正對客戶不負責任,因為產品的終身維護可能沒有人做。
作為中小企業,我們影響不了行業的發展,但可以想辦法創新,比如基于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選擇研發適合的新技術、新產品,這也可以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做一些理性的探索。
首先,我要維持在這個行業里的存在,比如每年做200兆瓦左右,并保持著技術進步,跟著行業往前走。但同時,我們有一些盈利性更好的產品可以保證企業可持續地發展。
其次,則是與一些大企業結成聯盟。比如,有的大企業可能缺少技術,但有市場,那我可以輸出技術,比如核心模塊,并指導他做系統,從而實現整體成本的降低,同時也能帶動我的發展。
再者,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圍繞新能源的核心發展方向研發一些創新型產品。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可能會超過不少同行,每年基本都維持在銷售額的15%以上。主要的研發方向是基于未來技術融合的新產品,比如電能質量、儲能、電動車充電站、儲能微網系統,比如光伏發電、儲能與充電的融合等,將我們的產品線從光伏延展到儲能和電動汽車充電領域。
這些新產品領域,由于競爭沒有那么激烈,其利潤空間相對于光伏逆變器要好一些,這是我們能夠維持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