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歲末寒潮中的杭州略顯得陰冷,位于城東的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龍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二車間卻暖意洋洋,一條設計產能為40兆瓦的碲化鎘(CdTe)薄膜光伏組件生產線在此正式投產。對于已進入10吉瓦產能時代的中國光伏制造業來說,一條40兆瓦產線的投產,恐怕沒有多少人有興趣予以關注。不過
2018年12月29日,歲末寒潮中的杭州略顯得陰冷,位于城東的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龍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二車間卻暖意洋洋,一條設計產能為40兆瓦的碲化鎘(CdTe)薄膜光伏組件生產線在此正式投產。
對于已進入10吉瓦產能時代的中國光伏制造業來說,一條40兆瓦產線的投產,恐怕沒有多少人有興趣予以關注。不過,若要說這是全球范圍內包括美國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在內僅有三家企業能夠大規模商業化量產的碲化鎘薄膜電池組件產線,且全國產化、全自動化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或許觀感就不一樣了。
許多光伏人都知道,曾幾何時,First Solar正是憑借碲化鎘薄膜技術創造出了把所有光伏企業遠遠甩出七八條街的業績神話,并雄踞全球光伏行業龍頭交椅多年。
作為國內不多的CdTe薄膜光伏電池產業化技術自主研發堅持者,龍焱能源創辦至今已十年,投產儀式當天也是其十周年紀念日。據說,舉辦這樣規模的慶典活動在公司歷史上還是首次。
看似不經意的巧合,卻透露出這家企業較為另類的風格。
十年磨一劍
其實,在光伏行業和資本圈,知道龍焱能源在研發碲化鎘光伏電池技術的人并不少,但因其十年來少有宣傳,了解該公司的人并不多。
甚至,在2015年科技部把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碲化鎘產業化技術研發項目立項權授予龍焱能源為主的課題組,這樣一個國家重大創新項目授予外資企業可說是史無前例的事件,也并未引起太多的反響。
作者:吳軍杰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admin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