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目前在歐美“雙反”夾擊下處于寒冬中的光伏行業,來自政策面的救市舉措再出新招。日前召開的2012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上傳來消息,中國商務部正在抓緊制定新政策,推進太陽能光伏行業的援外力度,主要針對非洲40多個國家,從而強制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當然,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這種援外并非完全免費,而是通過先免費試用、再逐步收費的形式收回成本,最終達到盈利目標。
無獨有偶,就在本周,“2012光伏產業領袖峰會-非洲專場”也將在北京隆重開幕。屆時,商務部、發改委等政府部門人士、非洲國家駐華使節、中非電力系統行業領袖以及光伏龍頭企業領袖都將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非光伏領域的合作前景。在歐美市場對中國光伏關上大門的時候,非洲儼然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屬意的下一個淘金圣地。
事實上,早在前些年中國光伏業如日中天的歲月里,就曾有專家學者建議中國光伏企業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可以轉戰南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不過對于多數中國企業來說,非洲還是一個與貧窮落后、戰亂饑荒這些負面印象聯系在一起的字眼。究竟非洲能否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絕處逢生的福地呢?中非光伏合作又將迎來怎樣的前景呢?
非洲市場光伏潛力巨大
目前為止,全球仍有15億人口生活在沒有電的世界里,其中80%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創新與技術中心(IITC)近年對非洲進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根據其研究報告,非洲對電力的需求在未來20年內將擴大10倍,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的能源來源,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其實,非洲并不像中國人想象中那么貧困,而且各種資源和能源都異常豐富。在世界已經探知的170多種礦藏中,非洲大陸有150多種;全世界的鉑金產量,南非占了70%。可利用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資源都有相當大的蘊藏量。尤其是撒哈拉沙漠附近的非洲地區,因為靠近赤道,全年光照充足,發展光伏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伴隨非洲經濟蓬勃發展,各國對電的需求很大。預計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發電量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來自水電、14%來自風力發電、14%來自太陽能、5%來自生物能。到2050年,非洲發電將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化石燃料的比例將由現在的84%下降到23%。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通常認為北非應主要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東非和部分南部非洲應該發展風能和水力發電,在中非和西非則應主要發展水力發電。
近年來,毗鄰歐洲的北非國家如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以及經濟發達的南非紛紛出臺了適用于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政策,為非洲光伏市場的興起創造了可能。除依靠補貼盈利的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外,由于在偏遠地區全面建設電網的成本非常高,離網光伏系統和實用性強的太陽能應用產品的市場前景也將十分巨大。
目前,南非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家、勞工組織和社區組織已經簽署了《綠色經濟協議(GreenEconomyAccord)》。該協議規定,到2014年,南非將在私人住宅安裝100萬個太陽能熱水器;到2016年,南非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將達到3725兆瓦。而地處北非的摩洛哥也已經制定并且開始施行一項太陽能生產的遠大計劃。摩洛哥政府計劃為此斥資90億美元,其中包括引進光伏設備、工業、研發和培訓。到2020年,摩洛哥將要達到2000兆瓦太陽能發電能力,即42%的能源來自清潔能源。
作者: 來源:solarf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