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商務部發布公告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的規定,決定自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歐盟、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發起追溯征稅調查,并將根據調查結果決定是否追溯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是在今年7月和11月,中國商務部先后發起對美韓、歐盟的多晶硅“雙反”調查之后,繼續推出的追加“雙反”追溯期舉措。
一位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追溯征稅一般追溯到初裁前90天,如2013年1月初裁,則對被調查產品征稅需追溯到今年10月份!叭绻贿M行追溯調查,‘雙反’關稅只能從初裁確定之日算起!边@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我國商務部之所以對進口自美韓、歐盟的多晶硅進行追溯征稅調查,其實是為了遏制國外多晶硅近期對中國市場的瘋狂低價出口、傾銷。
其觀點可以得到相關數據的佐證。數據顯示,2011年8月—2012年1月,我國多晶硅總進口量為20881噸;到了2012年2月—7月,進口總量增至29174噸,增長40%。等到我國商務部對美韓多晶硅發起“雙反”(時間為7月)后的9 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約為8720噸,環比增長13.15%,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在此之前,國內多晶硅市場的格局是自產和進口各占半壁江山,歐盟及美韓多晶硅廠商在得知中國要發起‘雙反’調查后,加速突擊出口,使得9月份國內多晶硅廠商的產量不到1000噸!币晃粐鴥榷嗑Ч杵髽I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這意味著,9月份自產和進口多晶硅數量比例為1:9左右,已嚴重偏離了原來1:1的狀態。
與此相呼應的是,受此影響,國內多晶硅市場價格大幅跳水。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等國內四大廠商的申請公告顯示,去年 1—4 月,被調查產品的平均進口價格為477 元/公斤,但今年1—4 月的平均價格已降至162 元/公斤,一年內的降價幅度竟高達 66%。
在美、韓及歐盟的多晶硅低價傾銷下,國內多晶硅企業的經營困境嚴重加劇。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業中已有3家停產;從全國來看,目前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剩下7、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均已關閉生產線,停產率超過80%。
按照商務部公告要求,歐盟、美國、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者/出口商需在12 月 11日前以書面形式,提供2012年1月至10月按月度統計的對中國出口多晶硅的數量和金額等信息,并自2012年12月起至本案初裁公告發布當月止,每月15日前提交上月對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的數量和金額等信息。此外,商務部還公布了不配合調查的后果:商務部可依據相關法規、事實等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