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流傳甚廣的可再生能源審批權將下放消息,記者向國家能源局相關司局進行了核實。相關負責人表示:“關于可再生能源審批權下放確有其事,但還在討論中,主要矛盾是審批權雖然可以下放到地方,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還得由國家來出,如果沒有按照國家規劃審批項目,國家的補貼很難兌現!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對記者說:“一旦審批權下放,地方政府必須得按照國家規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目標’來審批項目,以保障發電上網和發電補貼的落實!
以往繁雜的審批程序讓企業“吃不消”
“審批權下放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減少程序、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資的效率!泵蠎椾聘嬖V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那么,在沒有下放的情況下,審批程序具體有多復雜?
相關信息顯示,以我國2009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支持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商業區進行集中建設用戶側光伏發電的政策——“金太陽工程”申報流程為例,在每年最新的“金太陽示范工作通知”發布后,項目實施單位需按有關要求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按屬地原則上報省級財政、科技、能源主管部門。此后,省級財政、科技、能源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審核,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按類別匯總后,聯合上報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
待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組織對項目進行評審,公布示范項目目錄后,凡列入目錄的示范項目還需完成關鍵設備采購合同和能源管理合同簽訂、電網接入許可等準備工作,并在履行審核備案手續后,需及時提交補助資金申請報告。最終,財政部核定補助金額,并按70%下達預算,剩余資金在項目完工后進行清算。
晶科能源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光伏等分布式發電項目投資都不大,可能全部投資超過一半甚至一倍都是跑審批的花銷,其實這個錢花得很冤枉,到頭來發了電,還要等國家補貼。如果審批權下放,這個花銷至少可以省一半。并且分布式發電每個地區情況各異,差別很大,由地方審批更容易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