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次歐盟“雙反”,既不能心存僥幸,也不能反應過度,而是應該保持應有的理性。“特別是媒體,不要見風就是雨,需要更嚴謹一些。”
2013年5月10日:《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秋石北京報道:
就在距離6月6日公布“雙反”初裁結果不到一月之際,一則“歐盟已同意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47%(平均)懲罰性進口關稅”的報道,繃緊了中國光伏制造業的神經。
近日,有媒體引用兩名歐盟官員的話稱,本周三歐盟執委會將同意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平均稅率或為47%。
不過,今日有業內分析人士致函《太陽能發電》雜志表示,上述援引自外媒的報道可能存在著誤差。
他介紹說,歐盟貿易專員Karel De Gucht之前的確提交了征收47%反傾銷稅的草案給歐盟委員會,而歐盟委員也已于8日把該草案下發給了27個成員國,并要求這27個國家必須在5月15日前提交不具約束力的評論(Non-binding Comments)反饋,以便討論和投票表決。
該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并未有確切的消息,顯示歐盟已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47%(平均)懲罰性進口關稅。“5月15日只是各成員國提交草案反饋意見的期限,當天是否要開會討論,我從各方渠道了解了一下,均沒有得到明確的相關信息。”
而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上述報道發出之后,歐盟方面對此次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提案人——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的發言人克蘭西(John Clancy)——便透過媒體表態,“歐盟關于太陽能電池板提議的審查期是9個月,這就是說,在截至6月5日以前,不會有最終結果出來”。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有可能是歐洲部分官員故意把草案泄露給媒體,以在未來的談判中更具話語權。“在去年的11月份,作為此次雙反提案人的卡雷爾•德古特曾經主張和中國磋商。因此,近日來所傳出的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不排除是歐方有意為之。”他表示。
而針對此次歐盟對華光伏“雙反”,在5月9日商務部舉行的外貿結構調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我們堅決反對設限,也將維護中方企業的利益。該案涉及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關系到數十萬人的就業,我們不希望看到貿易戰。如果歐方對產品設限,中方將切實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希望歐方慎重采取措施。”
公開資料顯示,在今年4月份,中國商務部已第二次將其對歐、美、韓太陽能級多晶硅“雙反”調查初裁結果的公布時間向后推遲至6月。此前,商務部曾將原定于2月20日的初裁結果公布時間推遲到4月5日。這也被外界看作是中方為應對此次歐盟“雙反”的反制措施之一。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對于此次歐盟“雙反”,既不能心存僥幸,也不能反應過度,而是應該保持應有的理性。“特別是媒體,不要見風就是雨,需要更嚴謹一些。”他認為,對于國內的光伏業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自身競爭力,提高產品的質量。與此同時,通過降低成本、開拓新市場等方式,實現行業的有序競爭,以促進價格的理性回歸。